11月9日至11日,2025中小学课程建设与发展大会·第三届中小学特色课程博览会暨西安特色课程现场会在西安召开。本次大会以“链接·融通·共享”为核心,聚焦“学习融通 无界育人——面向未来的中小学无边界课程构建”,通过1个主会场、19个平行分会场、4个高研班及特色课程展示会、名校研修等多元环节,为来自全国各地教育工作者搭建交流互鉴平台。
无边界课堂 构建育人新格局
灞桥区纺织城小学
在灞桥区纺织城小学分会场的“无边界课堂”展示中,学生们通过扭蛋机抽题、“寻找红色密码”“重走长征路” 等互动形式,在沉浸式体验中走近历史。
除红色主题课程外,纺织城小学还构建了涵盖国学、中医药、厨艺、木工创客、法治实践等二十余门课程的沉浸式学习场域。通过打破学科、空间与生活的界限,让学习成为“做中学、学中做”的动态过程,使学生得以在亲身实践中将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文化传承的担当,实现从“知识习得”到“素养生成”的关键跨越。
纺织城小学通过国家课程校本化重构、地方课程特色化开发等举措,打造出“3*2”阳光课程体系。未来,学校将继续构建动态适配的课程课堂体系,让“知行合一”的育人理念落地生根。
课程与社团深度融合
西安市东城第一中学

在西安市东城第一中学分会场,来自全国多所中学的校长展示了各自地区在校本课程建设方面的成果和亮点。活动中,东城一中五大特色社团展示动静结合。社团课程动态展示共分4大实景展示区,开放式体验方式,让参会者直观感受社团活动与校本课程的深度融合。静态呈现环节,各社团标志性成果琳琅满目,生动体现“五育融合”成果。
西安市东城第一中学根植于国家课程方案,以“超越文化”为精神内核,构建了一套以“课程与社团深度融合”为标志的“超越”系列校本课程,积极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科技创新、艺术审美和社会实践。
科技与人文同频
西安高新第八小学
在西安高新第八小学分会场举办的全国AI+课程生态现场会上,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中小学信息科技教材研究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熊璋以《哪吒》为例,阐述了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成就、推动人工智能全学段教育的战略意义。多位一线校长以AI为支点,分享课堂结构与教师角色的深层变革。

主会场报告环节,西安高新第八小学分享了学校立德树人课程体系。六大分会场,AI赋能展示课与报告贯穿始终。语文场的《七色花》《精卫填海》让算法与神话相遇;数学场的《图形旋转》《确定位置》用数据思维重构空间观念;美育场《剪出的风采》《巧手捏花馍》把非遗送进AR视界;德育场《寻找战旗背后的超级英雄》《古代科技 耀我中华》借AI树洞倾听童心;人工智能专场《猴脸识别》《吼一声秦腔》更是让学生“用代码保护国宝、用算法传承秦韵”;跨学科专场以“传统文化×现代智教”为主线,《蜜韵五黑丸》《制作足浴包》两课“做中学、用中创”,AI识材、项目配方。世界咖啡屋、闪电演讲、非遗AI工作坊等沉浸式研训轮番上演,观摩老师直呼“目不暇接”。
动手实践+素养培育
浐灞第三小学
浐灞第三小学分会场以跨学科主题式学习实践路径为主题,聚焦新课标要求,通过课堂展示、课程再设计等环节,为多地教育专家与教师搭建交流平台。
课程展示现场,“清氧工坊”融合化学、物理、生物知识研发制氧机;“年历小创客”串联数学、科学与美术学科;“毕业旅行规划”整合语文、数学、信息科技等多领域能力。参会教师沉浸式参与课程共创,直观感受跨学科学习如何让知识在真实问题中自然融合。成果市集上,各校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文创产品,实现了从“晒成果”到“解真题”的升级跨越,全方位呈现了跨学科教学的实践魅力。
以体促教·融合育人
沣西实验学校
在西咸新区沣西实验学校分会场,特色体育课堂与多元展演精彩纷呈。安塞腰鼓、射击、吊环等项目轮番亮相,充分展现了学生们的昂扬风貌与学校“以体树人”的丰硕成果。
“处处能运动”是参会者的共同感受。学校运动设施齐全,特色项目丰富,课间随时可练的全员运动氛围使得参会老师们赞不绝口。《足下寻根——陕西文化探秘》以任务式教学融合体育与本土文化,排球课遵循“学、练、赛、评”节奏,让学生在趣味中练技能、强配合,创新形式收获一致好评。
作为关注样本,学校打造“慧体”育人课程体系,从一年级快乐体操到七年级特色腰鼓,从校内联赛到校外研学,搭建多元运动平台。目前,每个学生均掌握两项以上运动技能,真正实现“人人奔向运动场”。
核心素养引领
西安经开第三小学
西安经开第三小学分会场以“协同·探究·生长”为主题,全方位呈现项目式学习的实践样本。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董艳解析智能时代项目式学习新样态。杭州、上海、深圳等地学校分享了课程体系构建、校本实践推广及“三阶六环 AI赋能”模式等方面的经验,强调主题引领下的跨学科整合。
教学案例展示环节,成都霍森斯小学及经开三小的五位教师围绕“传承家乡民间故事”“小小学校设计师”“为山地果园设计制作索道”等驱动任务,展现了项目式学习在多学科融合中的实践成果。整场会议通过专家报告、课堂展示、圆桌对话、实操工作坊等多元形式,构建了项目式学习从理念到实践的完整路径,为学校高品质实施项目式学习提供了可复制的范本。
编辑:李峙蓉 审核:张勇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