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正逢第40个教师节。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充分展现新时代新征程上广大教师立德树人、自信自强的精神风貌,营造尊师重教良好氛,激励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积极投身教育强国建设实践,展示宣传我省教师师德高尚、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陕西教育新闻网、陕西教育客户端、教师报微信公众号面向全省征集遴选了一批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即日起将陆续推送,欢迎关注转发。
2010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毕业后来校工作,至今已有13年。期间,于2012年至2016年,在陕西科技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和唐山陶瓷股份有限公司工作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多年来注重学习、不断创新、大胆改革、心系师生、乐于奉献,在各项工作中作出了一定成绩,主要事迹如下:
一、努力上进,不断提升思想境界
2018年加入民盟,2021年当选民盟创投西安总支委员会组织委员。近年来,努力提升思想境界和理论水平。
一是先后向民盟陕西省委提交提案5篇,其中1篇已被省盟采纳。
二是自2020年疫情以来,参与并组织民盟西安创投委员会总支盟员发起捐款活动,个人先后向新疆阿里地区(2022年)、西京学院&西安邮电大学&莲湖区枫韵沁园小区(2021年)、安康紫阳县&安康汉滨区(2020年2月)等地捐款,总计3000余元。2020年,获民盟西安创业投资总支委员会“参政议政先进个人”;2022年,获民盟陕西省委员会“2021年度盟务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二、努力攀登,教科研成果不断创新
长期坚持学术研究,积极参加全国各类学术活动,获得多项学术和教研成果:
1.教学成果
一是作为课程负责人,在“学堂在线”建有慕课2门——《自然科学概论》《工程化学》。其中,《自然科学概论》:先后获第九届西浦全国大学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第五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一等奖及陕西省第四届课堂创新大赛——省级三等奖等;先后入选教育部首批国际课程平台(2023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大会·慕课出海1000余门之一)、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国际版,并出海印尼(全国155所高校、465门课程);
二是主持省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1项,陕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1项(重点);参与省级教改项目4项(1项结题为优秀);
三是主持校级教改规划课题4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一等奖)、校级教学成果奖4项(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主持校级精品课程1门,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
四是作为第一主编,在科学出版社主编教材1部;
五是指导学生“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4项(省级2项、校级2项),指导学生竞赛获奖4项。
2.科研成果
一是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SCI收录21篇、EI收录9篇、核心收录36篇;
二是以第二完成人身份,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持完成陕西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等3项,完成“陕西省重大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项目”1项,完成横向课题4项,科研项目经费总额200余万元。
三是2019年获得四川省科学技术成果奖三等奖1项。
三、努力改革,既“教书”又“育人”
主要承担应用化学专业的《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等课程教学工作,以及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和艺术学等学科专业的《自然科学概论》教学工作。
1.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在《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以“价值引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为核心,围绕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构建《有机化学》课程的“思政”体系,挖掘并凸显其价值引领功能。在教学过程中以“引入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事迹、引入绿色化学教学内容、引入社会热点问题”的“3个引入”,将“思政”元素引入《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全过程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抽象转化为具象、科研转化为教学、理论转化为实践”的“3个转化”,有效实现将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培养转化,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教学、互动授课等多种方式,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专业知识,激发学生对于科学技术的热爱和创造力。该项课程改革深受学生好评与认可,于2019年获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公共课程教学改革。为主动契合“新文科”提出的“着重围绕文科专业建设同时,融入包括物理、化学、数学、生物、信息等自然科学前沿知识,形成跨学科知识交叉”等问题。
一是带领团队为开发出自然科学类跨学科课程,课程内容涉及:数学、物理学、材料科学、营养学、药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信息与智能科学等诸多学科;
二是在授课过程中,形成了“4大融合+5大融入”的课程教学模式。其中,“4大融合”即人文与科技融合、历史与现代融合、科学与艺术融合、理论与实践融合;“5大融入”即教学资源、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论文等5大环节。
三是在“学堂在线”开发出学校首门慕课课程(中文版、英文版),并在科学出版社出版了配套教材。其中,英文版慕课于2020年入选“教育部首批国际课程平台”,中文版慕课课程2021年获批省级“本科一流线上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及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截至目前,慕课在线学习人数达2.4万人,慕课的社会学员来自陕西理工大学、渭南师范学院等11所高校;教材在赣南师范大学、沈阳工业大学、中国劳动关学院、成都师范大学等14所高校使用。该课程也于2022年荣获陕西省第四届课堂创新大赛省赛三等奖等。
四、努力逆行,心系学校和学生
2021年底,疫情让西安被迫按下了暂停键。为配合全市疫情防控工作,学校也据此实行了静态管理。值此,全校2万余学生被封在学校宿舍楼,突如其来的严峻形势,在毫无准备情况下,学校的防疫压力倍增。
一是积极联系校外社会资源,争取到5万余元抗疫物资,物资包括:医用N95口罩、医用外用口罩、医用防护服、酒精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时疫情物资紧缺的局面;
二是封校期间,主动申请进驻公寓楼,负责楼层有8名民族学生、6名心理有问题学生。白天除了负责学生所有生活安排外,还要承担6个班的线上授课;晚上还要完成备课、线上作业批改等工作。特殊时期,在负责学生日常饮食同时,注重学生心理问题疏导,被学生亲切的叫做“大白老师”;
三是在疫情取得阶段性胜利后,承担学生寒假返乡组织工作等,接到任务后,连续两天通宵达旦地将省内学生安全送达后,又承担起组织外省学生返乡。期间,适逢大雪,为了保障学生能够安全、准确返乡,收到学生名单后,通宵通知学生乘车的时间、地点、车次,最终成功将所负责的数百名学生全部安全送离学校。当学生安全返乡后,不少同学纷纷发来短信和微信,激动和感激之情溢于文字。因疫情期间的突出工作,2022年被学校授予“抗疫先锋”称号。
五、努力奉献,做青年教师的引路人
在努力开展教学、科研工作过程中,不断思考、总结,将个人的经验进行凝练和提升,并毫无保留地介绍给教师。
一是为教师作报告、工作坊等,共计20余场次,涉及3000余人次。内容涉及:《OBE理念下的课程开发、组织与实施》《浅谈“大思政”视域下的“教”与“学”》《卓有成效的教学设计》《如何做好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炼金之术——从教学改革与创新到教学成果奖》《从“建课”到“金课”——省级一流课程的夺金之路》等;
二是积极主动指导青年教师的省级一流课程申报工作。指导的教师中,成功获批省级一流课程5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2门,省级特色课程2门;
三是在每学期的“质量提升月”活动中,为青年教师开展“示范课”,并于课后与青年面对面交流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设计,以及为师、为学之道;
四是除承担本专业新进教师的指导教师外,还担任学校督导听课确定的“待提升教师”指导教师,近年来,共指导两类教师11名。在教师发展中心组织的教师访谈中,所做的培训和培养等工作,得到了教师的一致好评。2021年,被学校聘为“卓越教师”培养导师,2023年被评为卓越教师“优秀指导教师”。
六、努力上进,业绩得到多方肯定
博士毕业后,即赴西京学院任教,经过13年的不断努力,成绩也得到了多方认可与肯定。2023年受聘陕西省“双碳委员会委员”,2020年受聘“陕西省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同年受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2022年获校“教学名师”“教学标兵”“抗疫先进个人”。2021年获校级“五•四十佳青年教师”“优秀教师”,2020年获校级“优秀学业导师”,2017年获陕西省“教学管理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