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陕西省本科普通批次二次征集志愿落下帷幕,据7月24日,陕西省教育考试院发布通知获悉:本科普通批将进行第二次征集志愿,历史类分数线直降15分至399分,物理类分数线大幅降低30分至364分。符合条件的考生需在7月25日14时前完成志愿填报,这成为今年陕西考生上本科的最后机会。
在这波降分补录潮中,陕西本土的18所民办高校成为绝对主角。西安XX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缺额138人,智能建造专业缺额132人;西北大学XX学院数字经济专业缺额131人;西安XX职业大学网络新媒体专业缺额79人。
西京学院的名字却始终未出现在征集名单上—这所民办高校在普通类本科计划中一次投档即告满额,成为今年陕西招生季的独特风景。
西京学院2025年在陕西招生录取动态
各位考生、家长:
*注:西京学院在陕普通类本科计划一次投档满额,未参与征集志愿。
一边是西京学院一次投档满额,录取通知书已到考生手中,且有不少专业录取分数线和位次远超部分公办高校;一边是其他院校忙碌征集的身影,甚至还有多所院校出现上千名额空缺。这一分化的核心原因可总结为以下10点:
高校自身定位与实力差异
1.学历含金量与办学层次
西京学院是全国首批拥有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的民办高校(2011年),2021年正式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其本科教育依托研究生培养体系,学术认可度显著高于普通职业本科院校96。而西安XX职业大学等职业本科院校仍以应用技术为主,学历竞争力较弱。
2.科研实力背书
西京学院科研竞争力连续六年全国民办高校第一,拥有陕西省重点实验室等平台,科研转化能力成为招生吸引力。其他民办校多缺乏核心科研指标支撑。
3.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匹配度
西京学院专业如机械设计、金融科技(学费2.6万-3.1万/年)兼顾基础学科与新兴产业,而西安汽车职业大学的“新能源汽车工程”等专业虽贴合产业,但家长担忧技术迭代风险,且职业本科社会认可度仍待提升。
经济与就业理性选择
4.学费敏感度
民办院校年均学费2.5万-3万元,普通家庭负担沉重。西京学院虽学费相近(2.6万-3.1万/年),但硕士点与科研实力提升了性价比;而其他院校同等学费却无差异化优势,导致考生宁愿选择复读或公办专科(学费约5000元/年)。
5.就业前景评估
西安XX职业大学虽宣称就业率93.1% 且合作特斯拉、比亚迪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在全国职业大学规模和发展中也是领航者,但家长质疑职本学历在名企中的晋升空间;而西京学院作为传统本科,在公务员考试、国企招聘中更具优势。当前就业环境下,考生更倾向“保底”路径。
考生策略与政策环境影响
6.新高考划线人数减少
2025年陕西历史类本科线414分(位次42,525),比2024年减少5,429人过线,生源池缩小加剧民办竞争。
7.“冲公办、弃民办”理性选择
过线考生优先冲刺公办院校(即使偏远或冷门专业),民办仅作保底。首次征集中公办名额(历史类56个、物理类226个)被抢空,而民办缺额超10,000个,反映考生对民办的规避心态。
8.复读与专科分流
约30%过线考生放弃民办本科,选择复读(来年冲公办)或填报公办专科。后者就业更定向(如铁路、电力技术类),且学费仅为民办1/5。
招生策略与市场认知
9.扩招加剧供需失衡
西安XX职业大学2025年在陕西扩招200人,但新高考下考生总量未增,导致计划空缺率攀升3。然而西京学院保持稳定规模,供需更平衡。
10.品牌积淀与公众信任
西京学院(1994年建校)通过教育部本科评估、获“陕西省文明校园”等称号,历史公信力强;西安XX职业大学等新兴院校尚未建立同等社会信任,家长对其培养质量存疑。
分化时代,民办高校需重构竞争力
西京学院凭借硕博培养体系、科研深度与品牌公信力,在招生寒冬中逆势满员;而职业本科院校虽强调校企合作与就业率,却难解家长对“高学费、低认可”的忧虑。随着生源减少与考生和家长的理性化,民办高校或需重新定位—要么如西京学院提升学术厚度,要么压缩成本降低学费,否则招生困局恐成常态。
那么,民办高校在严峻的生存形势下如何破局?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讨论!
编辑:李峙蓉 审核:秦小将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