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投档招满!”“零征集!”
当2025年高考落下帷幕,多所民办本科高校亮出了自己的招生“成绩单”——学校投档线相对往年继续上涨,整体生源质量持续提升,实现一次性满档。
所谓“一次性满档”,是指在本科招生中,高校所有招生计划(包括各专业组)在第一轮投档时即全部完成,生源充足且无需进行后续征集。区别于征集计划后的“招满”,能够实现一次性录满,是学校办学质量和社会声誉的直观体现。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至少有21所民办本科高校在本省或多个省份的专业招生计划实现一次投档即录满!
多所民办本科:扎根本土,走向全国!
一直以来,招生工作都是高校的头等大事。在“本科扩容”的时代潮流下,吸引优质生源,是众多普通高校面临的核心挑战。
截至目前,我国共有417所民办本科高校,相比上一年有所增加。从地域分布看,湖北作为民办大省,凭借33所民办本科大学位列总数第一位;高教资源发达的江苏,拥有26所民办本科;广东、山东分别有25所民办本科高校,规模靠前。此外,陕西、河南、辽宁、河北、湖南、浙江6省的民办本科也超过20所。
随着民办高校日益扩张,以及一些比肩985、211高校的民办新型研究型大学冉冉升起(如西湖大学、福建福耀科技大学等),民办招生愈发呈现出明显的“聚集效应”。在这之中,一些优质民办高校凭借过硬的学科实力、突出的人才培养成效冲出重围,吸引了一大批学生慕名而来。
面向省内,扎根本土办学,多所民办本科本省招生“满额”。
在民办高校云集的湖北、广东、山东、陕西、河南等地,武汉文理学院据悉是湖北省内唯一一个没有参与征集的学校;此外,广东的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东莞城市学院、广东东软学院,以及山东的聊城大学东昌学院,省内所有专业招生均一次满档;同样实现一轮招生满额的还有西京学院,在陕西普通类本科计划完成率100%。
值得一提的是,自升本以来,黄河交通学院招生工作成效显著,每年均实现一次性满档(主要在河南省内招生),2025年继续保持“普通本科、艺术本科、对口本科一次性录满”的绝佳成绩。
黄河交通学院
面向全国,招生规模实现跨省覆盖,不少民办高校的国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打开南粤的地图,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深耕职业教育,构建起“开一个专业,办一个实体,搭一个平台,孵化一批公司”的人才培养模式,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启航腾飞!今年,学校实现13个招生省份本科、专科物理类和历史类均一次性满档,交出了令人满意的招生答卷。
视线顺时针转向巴蜀大地,坐落于都江堰-青城山国家5A级景区的成都东软学院,不仅是四川省第一所独立设置的民办本科高校,还是四川省首批新增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学校在四川、北京、天津等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一次性投档计划完成率达100%(不含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且2025年获批的首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迎来招生“开门红”。据悉,该校持续调整生源结构,今年在扩大本科招生规模的基础上,首次停招专科,只招本科生。这一调整为学校后续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生源与资源基础。
成都东软学院
这些高校,为何能吸引学生?
近年来,民办高校发展步入关键拐点。随着2025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逼近60%,高教模式由精英化迈向普及化,社会关注点逐渐从“有没有学上”,转向“上什么样的大学”。
这一改变带来的直接结果便是——高校招生从“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学生和家长正在用更审慎的目光,仔细掂量高校的真实实力。因此,不少民办高校使出浑身解数,在提升办学层次、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深化人才培养改革等诸多方面“下硬功夫”!
珠海科技学院便是其中的代表——办学20余载赢得交口称誉,在2025软科中国民办高校排名(主榜)中位列第二名。学校2025年在29个省份实现一次性高分满档录取,广东物理类招生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自动化等多个专业录取分数超本科线100余分,展现其在理工科领域的雄厚实力。
破解学校的招生“密码”,一得益于抓牢人才培养“硬指标”。学校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居全省高校前列,升学率超10%;每年75%以上毕业生投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广泛分布在珠海头部企业,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二离不开与地方产业高度契合的学科专业群。学校对标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围绕珠海支柱产业培育大健康与康养教育、工业软件与集成电路、低空经济等3个学科专业群,投入3000万元建设大健康产业学院,2023年“特色优势学科专业建设与工业软件和集成电路应用型人才培养”项目获得8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珠科始终坚守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定位,以此回应“珠科何为”的时代命题!
秉承“西京精神”,西京学院于2021年获批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并在软科中国民办高校排名中位列第8名,办学层次和实力有了质的飞跃!
今年,西京学院在陕西省内招生实现一次性满档,是办学质量的一次成功检验。据悉,西京学院将新材料、土木水利、智能制造、能源装备、审计等学科纳入重点发展对象,现已形成以智能制造为牵引,以审计学、会计学为引领,以视觉传达设计为轴心的三大专业群,2024年新增材料与化工、会计学等5个硕士专业学位点,硕士授权点总数达11个,硕士点建设持续突破。此外,学校持续为“一带一路”经济带输送优质就业人才,且升学率与名校录取人数持续攀升。近五年共有751名学生被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武汉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学府录取,为学生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就读锦城,锦绣前程”,成都锦城学院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实现四川省普通本科志愿“0征集”,并斩获2025软科中国民办高校排名第18名!该校王牌专业为审计学,是四川省同类院校中最早进入一本批次招生的专业,其高考录取分数线稳居全省民办高校第一。与此同时,学校着力建设的技术文科、智慧工科、数智商科、多维艺科等“锦城四新学科”相关专业组也展现出较强的招生吸引力。
成都锦城学院创造并实施了一整套系统的“锦城教育学”,着力推进“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具体表现为:搭建校地、校会、校企、校校“四大合作平台”,已与四川省经信厅、网易、蜀道集团、川投集团等800余家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42项;与华为、百度、抖音、国金证券等头部单位共建12家现代产业学院,包括四川省首个税务师产业学院以及全国首个工业互联产业学院等;与字节跳动等企业合作开设“定向班”……锦城人正以拼搏奋进之姿,把成都锦城学院建成一所“近者悦、远者来”的大学,一所百年长青的大学!
前不久,不少媒体报道,民办高校招生录取工作呈现出“冰火两重天”,掀开了高等教育院校生态变化的冰山一角。这不禁让我们反思:民办高校的未来,应何去何从?
针对这一发展瓶颈,有学者给出了答案——“民办高校当务之急是在新的高等院校生态中找到自我精准定位。”
事实证明,当本科文凭不再稀缺,民办高校应以面向消费需求提供高质量服务的逻辑来办学。譬如,遵顼教育规律,解决专业设置不适应市场需要的错配问题;加强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走技能型培养、应用型办学之路;始终聚焦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构建区域特色鲜明的创新型大学等等。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