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报告
无本译写理论与学术论文写作
发表与课题申报
9月17日,西京学院外国语学院特邀西安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翻译研究中心主任刘晓峰教授,在三号教学楼3303教室为2025级研究生带来一场主题为 “无本译写理论与学术论文写作、发表与课题申报” 的高质量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研究生班主任张飏主持,为新生搭建了接触前沿翻译理论、掌握学术研究实用技能的优质学习平台。
刘晓峰教授是翻译学界知名学者,研究领域横跨翻译理论、翻译教学、翻译史与社会翻译学,现致力于 “无本译写学” 开创研究。他学术成果丰硕,已在《中国翻译》《外语教学》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主持及参与各级课题十余项;同时兼任陕西省翻译协会无本译写研究委员会主任、《翻译界》编辑部主任等多类国家级、省级学术组织重要职务,在翻译学界影响力广泛。
聚焦“理论与方法”
讲座伊始,刘晓峰教授剖析新时代背景下MTI专业学生的困境,指出唯有发展“理论+实践”的研究能力,方能突破竞争、实现价值与成长。
围绕这一核心,他系统阐述首创的 “无本译写” 理论:作为新型跨文化翻译交际理论,其核心是突破传统翻译对单一完整底本的依赖,基于碎片化、多模态底本,通过“译”与“写”的深度融合,完成目标语文化的创造性重构。
随后,刘教授进一步结合实践,详解该理论在学术研究、论文写作与课题申报中的多元应用,内容层层递进。
研途明灯
本次讲座内容前沿、思想深刻且指导性强,不仅为我校翻译硕士专业研究生精准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启发与实践指导,更切实为大家未来的学术创新探索、学术能力进阶注入了新动力,对我校营造浓厚学术氛围、助力研究生学术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