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把创新发展行动计划融入办学治院各环节,渗透到各项工作的“神经末梢”,用高标准推进计划实施引领带动学院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扩展优质资源
——抓骨干专业建设。该院按照“扶优、扶强、扶特”的原则,根据骨干专业、一流专业建设标准,重点加强护理、学前教育、机电一体化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建筑工程技术、旅游管理7个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一流)专业建设,辐射带动特色专业和专业群建设发展。建成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1个,省级重点专业5个、示范建设专业3个。实施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计划,重点加强优质、开放、共建、共享的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带动课程建设水平全面提高。建设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院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7门。
——抓师资队伍建设。建立“过教学关—教坛新秀—骨干教师—教学名师”四级梯次培养工作机制,通过学历提高、岗前培训、国内培训、国外研修、企业实践、网络培训、继续教育、教学比赛“八位一体”培养模式,不断提升教师师德素养、教学能力、科研能力、服务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近年来,2名教师被评为省级教学名师,6名教师被评为院级教学名师,66名教师被评为骨干教师;299名教师被认定为“双师素质”教师。65名教师获全国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举办暑期教师培训班
——抓实训基地建设。该院高度重视实训实践条件改善,实施实训基地提升工程,立足于规范化、标准化与现代化建设目标,持续改善专业实训条件。新建了智慧金融、智能机器人、VR等34个校内实训室,现有校内实验实训室237个,教科研仪器总值13657.22万元,生均8955.48元,实践教学工位10347个。校外实习基地176个,接待实习学生量达10772人次。
——抓信息技术应用。全面落实《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等文件精神,制定学院“十三五”信息化建设规划智慧校园建设方案。投资2000多万元,建成了万兆核心、千兆主干、百兆终端的校园网;建成OA办公、教务管理、顶岗实习管理等20个应用系统,搭建了智慧职教云、蓝墨云班课等信息化教学平台,提升了校园信息化建设水平。制定学院《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培养培训、评聘考核的重要依据。
增强办学活力
——推进分类招考。该院积极实施分类考试招生制度,制定学院分类考试招生实施办法和实施方案。2016至2018年,共投放分类考试招生计划10198人,网上申请报名人数60080人,实际录取11071人,实际报到10826人,分类考试招生计划完成率达到126.16%。
——推进综合学分制。积极推行学分制,从2013级学生开始实行学分制管理,制定了《学分制管理办法》《学分制学籍管理办法》《学分制选课指南》等制度,建立了以学分为基本单位的学习成果认定积累制度,将学生创新创业、专利申请、发明创造、社会实践、技能大赛等认定为不同学分,强化了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推进技能大赛。坚持以职业技能大赛为抓手,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积极构建院、省、国三级大赛体系,建立大赛工作机制,通过政策倾斜、表彰奖励等多种形式,营造浓厚的竞赛氛围。近三年,该院学生共获得国和省职业技能竞赛奖149项,其中国赛奖18项、省赛奖131项。先后承办省高职院校护理、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赛项,连续3年获优秀组织奖。
——推进社会服务。始终坚持“育人惠民”的办学宗旨,发挥高校职能,心系区域发展,致力于服务社会。依托医学类教育教学资源,建立咸阳职院智慧养老院,培训老年人服务志愿者350人次,面向113个社区积极开展老年健康教育与服务活动。成立继续教育学院,依托教育资源优势,主动承接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组织的职业培训,培训规模达到41942 人次。成立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建立11个技能鉴定站点,面向社会开展多工种、多层次的职业技能鉴定,鉴定规模累计达到30000余人次。
创新发展模式
——加强校企协同合作。坚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与西咸新区沣东新城、财务500强Concentrix大中华区西北运营中心签署“校政企”三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陕西嘉海电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陕西省电梯业协会签订合作共建电梯工程技术专业,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与天津力神新能源、广东德善数控、天津三安光电等企业合作开设定向培养全额奖学金班。共有免学费大学生652名,企业资助学费1076万元,开创了免费上高职的先河。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与广电银通金融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陕西三鼎元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校企合作签约暨开班仪式现场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该院成立了创新创意创业学院,系统指导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与创业实践工作,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面向全院学生开设《创新创业基础》《创业指导》等课程。持续完善“互联网+”创新创业竞赛工作机制,全面实施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增强学生创新创业思维能力,培育和孵化优秀项目。定期举办学院“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组队参加陕西省“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获铜奖2次。
——加强文化传承创新。按照“教学化、特色化、职业化、开放化”的“四化”校园文化建设思路,深入推进传统文化传承工程、物质文化提升工程、行为文化塑造工程、文化活动繁荣工程“四大工程”,全面加强“一训三风一精神”建设。注重加强校史馆、仪祉堂、民族文化艺术馆、《西北文学》等文化阵地建设,定期举办中华经典文学诵读大赛、校园文化艺术节、汉字听写大赛等活动,弘扬以德为先、追求技艺、重视传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名教师获中国散文家学会第八届冰心散文奖。西北文学社被团中央评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理论学术社团。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坚持国际化办学理念,秉承多元化发展思路,紧紧围绕“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积极开拓国际交流项目,全面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先后与俄罗斯、美国、加拿大、韩国等国家的高校和组织建立合作交流关系,选送10多名学生赴美国罗克福德、韩国明知等大学留学,30余名教师赴瑞士、芬兰、日本等国考察学习,近20名学生实现海外就业。举办韩语班、中韩国际合作班和首届“韩风华韵”中韩文化艺术节活动,招收韩国留学生5名。举办中俄职业教育国际论坛,承办推动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助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论坛,受邀参加第三届丝博会暨西洽会丝绸之路教育合作交流会,获筹办工作先进单位。
完善质保体系
——强化管理机制。该院贯彻落实“一章八制”,制定学院章程等制度,严格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的管理体系。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制定了教学、科研、学生、后勤、党务、院务等160多项管理制度,不断增强依法办学、依法治教、依法治学、依法治院的能力。成立教师发展委员会,制定《教师培养及管理制度》《教师严守课堂纪律“十不准”》等规章制度,从教师聘任、行为规范、教学工作等方面加强教师管理。
——强化诊断改进。全面落实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制度,修订完善实施方案和细则,全面加强诊改顶层设计。按照“十步一环”的八字螺旋,全面推进学院、专业、课程、教师、学生5个层面诊断与改进工作。举办诊改工作专题报告会,选派100多名教师参加省内外诊改培训,全员质量意识显著增强。
——强化职教研究。成立职业教育研究所,设立研究专项经费,制定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管理办法》,鼓励和引导教师加强专业设置、课程改革、实践教学、校企合作等方面的教学研究,不断提高职业教育研究水平。立项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研究项目1项。立项陕西省教育厅教学改革研究项目5项、教育科学规划项目7项、高等教育学会研究项目2项。
提升学生素质
——提升思政素质。该院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思政教师座谈会精神,成立了“中国好人”侯党社先进事迹宣讲团、“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教师学生“志愿服务”宣讲团,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道德讲堂、法制教育等形式,加强学生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按照师生1:400比例配齐配足思政课教师,制定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计划,实施听课评课制度,提升思政课质量,增强育人实效。
——提升身心素质。坚持把增强学生体质和促进学生健康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和重要内容,制定阳光体育运动工作方案,投资2亿元建成游泳馆、体育馆,定期举办田径运动会、足球赛、篮球赛,冬季越野赛等体育活动。承办了陕西省第十六届运动会游泳、体操等赛项及闭幕式。定期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将测试结果作为毕业的一项重要指标。建立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和校、院、班级、寝室四级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成心理咨询室、团体心理辅导室等场所,定期对在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排查,学院当选陕西省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单位。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第十二届田径运动会现场
——提升职业素质。该院坚持知识学习、技能培养与品德修养相统一,将人文素养与职业素质教育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设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历史社会等类型公共选修课,增强学生人文修养,培养爱岗敬业、诚信守法、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围绕职业精神、工匠精神组织第二课堂,定期开展志愿服务、义务献血、爱心捐助等公益活动,强化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增强实践育人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