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职业技术学院构建校企互融双主体平台打造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考生帮
2021-01-08
来源: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进一步加大产教融合的前进步伐,在与国内外众多企业的倾力合作中,打造了一大批生产性实训实践基地,构建校企互融双主体平台,打造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鼎利产业学院)校企合作SMT生产性实训基地

      该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鼎利产业学院)校企合作SMT生产性实训基地就是该院深化产教融合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之一,是教育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是该院“十三五规划”综合改革项目之一。基地总面积1300平方米,承担教学、实训、生产和技术服务功能。实训基地按照企业生产要求布局,设置了60个生产岗位,聘请了8名企业高级工程师与11名“双师型”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实训。
      杨进立,陕西力方天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是SMT生产实训基地的企业负责人。杨进立表示,“我们企业是带着项目来的,在学生正常生产实训中,完全按照企业的要求规范开展,教学与生产有机结合起来。企业和校方实行分段式教学:校方—理论—企业—实践—项目化,学生学习期间深入到项目生产线,校企双方各有专门人员分段负责,企业常年安排8位工程师以及管理人员工作在SMT,校方安排智能制造产业团队11名教师全程指导,形成了矩阵式教学团队。”校企双方联合教学团队全程参与日常管理和项目生产,产品主要供给西安地区航空航天类的研究所、军民融合企业等。学生在实训期间,表现突出的直接被企业录取,目前24个实训学生已经有5位被正式录取为企业员工。杨进立表示,“这种模式既满足了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结合的需求,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又保障了企业对于利润的追求,这个车间年生产额400多万元,企业和教师、学生从中获得了三赢。学生在SMT生产性实训基地按月计取劳动报酬,基本达到每人每月3600元以上。”“要说困难嘛,还是有的,目前还处在产教融合的初级阶段,现有设备还不齐全,还需要更多的项目设计、配套设施以及更长远的规划,建立起能够融合企业、科研、学校、政府等多方组织协同共享的产业研发中心,把项目、政策、资金第一时间引入到实训中心,通过外围资金的接入,实现飞跃,从而服务于军地,同时对接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使学校的产教融合有质的飞跃,让中国制造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鼎利产业学院)校企合作SMT生产性实训基地实训学生在工作中

      该院引进的拥有三年企业经历的“双师型”教师赵博说:“SMT实训基地主要针对大二、大三年级的学生,对于他们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核心技术的学习,通过企业方面对面、手把手的教,促进学生更好地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知识的实践转化;二是学生在企业真实的项目化运作生产环境下实训,个人素养、实践能力、就业竞争力随之迅速提升。”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英语教师叶晓平说:“通过在实训基地的工作,我感觉到学生们的收获是非常多的,焊接、质检、回炉、程序操作都有了质的提升,理论和实操结合起来,也让我们这些原来在讲台上讲课的老师感受到了企业文化、制度、理念,对于老师而言也是一个学习和提升的过程,对于精准通用能力素质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鼎利产业学院)校企合作SMT生产性实训基地实训学生在工作中

      5位被企业录用的大三学生在实训基地收获满满。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2018级学生侯佳欣非常兴奋地说:“在这里,脱离了以往枯燥的理论学习,在项目生产中锻炼自己。我们做的都是军品,注定了是高标注、严要求,我们每一天都在提高,这对个人成长非常好。我们愿意一直为祖国的军工事业做点事情。”
      学生从以往的“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在生产实训当中取得了一定的报酬,既体现了自己的价值,又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全新的教学模式的熏陶,能够把自己和社会紧密联系起来,在大学期间学好真本领,提升个人职业素养,提高就业竞争力。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良性运行契合学院“德技并修、千天向上”的校训,高职院校的学生在三年的大学生涯中,真正实现“学中做”“做中学”,做到个人修养与职业技能双提升。


阅读6114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