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全面提升“四力”推动共青团工作

考生帮
2021-02-25
来源:延安职业技术学院
      近年来,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十分重视学院共青团工作,该院团委在校党委和上级团组织的坚强领导下,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团的十八大精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指导实践,立足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紧扣“政治建团、思想立团、固本兴团、改革强团、从严治团”的原则,全面履行共青团“组织青年、凝聚青年、当好桥梁、从严治团”基本工作职能。围绕学院中心工作和发展目标,谋篇布局,靶向出击,全面推动共青团工作再上新台阶。
      ——青春铸魂,聚焦主责主业,提升思想政治引领力。一是坚持政治理论学习,武装青年头脑。该院团委始终牢记高举团旗跟党走,共青团为党育人的初心使命。自觉将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共青团改革各方面、全过程,推行团建与党建同规划、同部署,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听党话、跟党走。通过团日和主题班会等形式,力争使团员受教育不漏班、不漏人,实现全覆盖。根据团省委安排,该院团委书记参加了中央团校为期一个月的基层骨干培训班,深入学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增强理论功底,进一步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施“4000+青年大学习”工作计划。将“青年大学习”与理想信念教育、基层支部建设、第二课堂考核相结合,通过团委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学习成果展示,形成“导学、督学、践学、比学、研学、讲学”的良好风气,2020年完成了延安市占比60%的“青年大学习”学习任务。二是推进实施“青马工程”,完善骨干培养模式。以团委内设机构青年理论中心为抓手,遴选出一支团总支书记讲师团,精心打磨精品团课,以“青马工程”团学骨干培训为载体,将工作对象转化为工作力量,综合运用考核结果,推荐优秀团员参加“青马工程”培训,合格率达97%;定期开展思想动态调研和集中学习,结合学生干部中存在的需求,采取“集中培训共性问题,分散培训个性业务”的模式开展主题团干培训12场,覆盖1508名学生干部。三是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筑牢理想信念。创新工作思路,发挥“第二课堂”主渠道作用,落实学院“六维”育人工程,形成了该院团委思想政治引领工作特色。充分利用延安独特的红色资源优势,通过讨论、辩论、参观、访问等形式,在五四运动纪念日、建团纪念日、国家烈士公祭日、“七·一”建军节、教师节、中秋、国庆、元旦等时间节点,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做到月月举行主题大型校级活动,各系、各学生组织周周开展“团员成长大讨论”“重温入团誓词”等活动,2020年共组织各类活动217场次,活动覆盖全院青年学生。四是优化新媒体矩阵,提升网络育人实效。在校团委自媒体平台2020年发布新闻信息83篇,年点击量16567余次,较2019年提升35%;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以“党团一心齐、助力抗疫情”为主题,开展“抗‘疫’志愿在行动”系列专栏,宣传抗“疫”典型,点击量达10000余人次;开展了“中国大学生在线”四史竞答活动和“学四史、知来路、砥初心、育匠魂”主题实践活动,参与学生达2900余人。
      ——青春强基,全面从严治团,提升团的基层组织力。一是健全体制机制,提升内部治理水平。修订《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共青团工作考核办法》《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会章程》《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社团建设管理办法》等制度,积极发挥制度的规范和引导作用。大兴调研之风,在全团开展基层团组织调研活动,通过召开基层团学干部、团员和青年群众代表座谈会,现场调阅资料,全面了解和掌握各团总支工作实际情况,并形成调研报告,提升共青团治理效能。二是落实团的代表大会制度,健全学生会组织。建立团的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定期召开制度。召开了学院第一届学生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了《学院学生会章程》,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学生会委员。三是落实“两抓一打”,提升团组织活力。该院团委通过“抓根本、抓基层、打基础”,围绕共青团的根本属性,着力提升三大“青”字头工作载体,在思想引领方面的育人实效。在全院开展“美德青年”评选、华文杯征文大赛,用榜样引领, 注重以文化人,助力省级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在年终召开2020年度共青团干部述职评议考核会,对照“对标定级”制度,抓两头,促中间,经过团总支自评,校团委复评、团总支书记述职+PPT,评选出优秀团总支3个;认真落实“三会两制一课”制度,协同基层团建“班团一体化”激发组织活力,确保基层团务流程规范,底数清晰。全院198个团支部运转有序,2020年度发展共青团员160名;智慧团建稳步推进,全院5825名团员录入率100%,学社衔接率92%。
      ——青春聚力,驱动内生动力,提升育人元素服务力。一是强化“服务”意识,动员青年建功立业。学院先锋志愿者协会多次承担了全市各类重要会议、重要赛事以及校内的各类重要活动的志愿服务,收到社会和师生的一致好评。特别是助力2021年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第十一届残运会暨第八届特奥会,在全院选拔269名青年志愿者。组织团干部参加第一届陕西省高校团干部素质能力大赛,贺丹丹、云彦舒分别获团委书记组、专职团干部组二等奖和学生团干部组优秀奖。在“世界献血者日”组织师生开展无偿献血,捐献人体造血干细胞宣传,学院被延安市红十字会授予红十字会牌和造血干细胞服务队队旗,全院师生进入中华骨髓库人数达586人,位居陕西省高职类院校造血干细胞捐献第一,贺丹丹获2020年全国推选宣传红十字志愿服务先进个人、2020年度“延安青年五四奖章”。二是学生会、社团发展助推成长引擎。该院团委结合学生会改革实际,扎实推进学院学生会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落实,从职能定位、运行机制、精简机构和人员、遴选条件和程序、规范召开代表大会、从严治会、建立述职评议制度、加强党的领导和团的指导等十个方面进行了自查;学院学生会执行主席张捷代表团市委参加陕西省学生联合会第十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举荐士官学院学生会主席唐彦荣同学拟任延安市第五届学联主席;根据《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管理办法》为所有学生社团配备了指导老师,指导并管理社团开展日常工作。全年累计开展各类社团活动392次,线上举办了第五届社团文化艺术节暨“一社一品”成果展。选送的群舞《鼓舞声生》获全省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舞蹈专业组一等奖。
      ——青春建功,搭建实践平台,提升人才培养贡献力。一是完善志愿服务,助力社会公益。寒暑假社会实践“就地取材”,总计组队28支,覆盖人数4600人次;发挥专业优势,拓展发展平台,9支志愿服务队伍,在中国志愿汇上注册志愿者比例100%,全年开展志愿活动25次,参与人数7017人,累计服务时长超过4975.9小时。连续3年获延安市优秀志愿者团队,陕西省高校志愿者协会先进工作者、陕西高校最美志愿者、市级“最美志愿者”等荣誉称号156个。二是以疫情防控为契机,增强团组织免疫力。疫情期间,坚持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牢牢把握学院疫情防控特殊时期各项要求,充分挖掘战“疫”中共青团元素,围绕对广大青年学生的思想引领、成长服务等工作重点开展网络引导教育。利用新媒体平台密集推送宣传疫情防护知识、最新疫情消息、线上云活动等40余篇;积极组织开展“战‘疫’志愿在行动”学雷锋团日活动,通过开展线上主题团日活动、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以声汇情、图援武汉等方式,增强团组织免疫力,疫情防控期间,有510名青年学生自觉向社区报到,服务近4030小时。     


阅读2195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