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一二三四”工作法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考生帮
2021-11-07
来源:长安大学
      近期,长安大学从百年党史中汲取“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丰厚滋养,采取“一二三四”工作法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该校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条主线”,讲好党史、校史“两个故事”,抓牢领导干部、教师、学生“三大主体”,构筑通识课堂、舞台课堂、网络课堂、实践课堂“四个课堂”,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艺术感染、实践养成等,将科技报国的行业精神、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与国同行的家国情怀融入立德树人实践,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有为青年,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不断向纵深发展。


长安大学学子助力“十四运”展现青年担当
     
      ——围绕“一条主线”,夯实文化育人根基。以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将思想引领和价值塑造贯穿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全过程、各环节。突出贯穿融入,坚持党的领导“总覆盖”、育人力量“大协同”、推进机制“全贯通”、建设要素“深融合”,从体制机制完善、项目带动引领、队伍配齐建强、组织条件保障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汇聚起多元多维、立体融合的育人合力。针对机关干部、教师党员、离退休老同志、学生等不同群体分类制定计划,通过打造“四史”学习金课,开展“师德大讲堂”“朋辈互助学习工作坊”“新生教育工程”等教风学风建设品牌活动,引导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注重知行合一,开展以诚信感恩、志愿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文明行为养成活动。举办“庆建党百年,迎全运盛会,扬志愿新风”学雷锋志愿服务月系列活动,围绕庆祝建党百年、疫情联防联控、社区(村)便民服务、生态环境保护、助力“十四运”等五大板块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百余项,参与学生5000余人次。900余名学生参与“十四运”开幕式文体展演和赛事志愿服务工作,展现新时代青年使命担当。


长安大学学子在陕西省高校首届“青春微言”党史学习教育宣讲比赛中取得佳绩
     
      ——讲好“两个故事”,赓续红色血脉基因。一是讲好百年党史。组建由思政课教师、领导干部、老党员等组成的宣讲团,开展理论宣讲近百场;由本科生组成的“长安星火宣传团”面向全校学生、陕西省大中小学、基层社区等开展宣讲活动30余次,宣讲团成员获陕西高校首届“青春微言”党史学习教育宣讲比赛一等奖。畅通线上线下渠道,推出《梁家河》《党史大家说》《百年党史青年说》等红色微课程、情景实境党课,进一步讲好党的故事,讲清党的贡献。依托陕西丰富文化资源,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研究阐释。1篇成果入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果获“文化和旅游部2020年度二十佳优秀调研报告”。二是讲好校史故事。加强校史资源挖掘和校史文化研究,丰富校史校训在新时代的理想信念价值、凝聚激励价值、情操陶冶价值。深挖学校在交通强国、教育报国、科技强国等方面的历史资源和校友故事,依托“交通文化节”“汽车文化节”“建筑日”“地球文化节”等特色品牌活动开展校史宣传和校风养成教育,创作出《圆梦港珠澳》《天·地·人·长安》等优秀文艺作品。把握国庆节、青年节等重要时间节点,结合开学典礼、70周年校庆大会、毕业典礼等重要载体,讲好学校服务国家战略的生动故事,引导学生坚定报国理想,投身国家建设。


长安大学组织教师赴渭华起义纪念馆参观学习
     
      ——抓牢“三大主体”,充分激发育人活力。紧抓领导干部、广大教师和全体学生三大群体,挖掘新时代伟大实践蕴含的育人“富矿”,培养为学为事为人示范的“大先生”和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一是领导干部以上率下强作风。举办“学校领导班子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读书班”“正处级及以上领导干部党史学习教育暨办学治校能力提升暑期读书班”等,通过领学导学、联学研学等,树立领导干部真学深学“高标杆”。全体校领导、各级党组织书记带头学在前、讲在前,带头干实事解难题,带动形成领导干部全面讲、先进典型带头讲、专家学者主动讲、学生党员自觉讲的良好局面,努力营造实干争先、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加快民生工程建设等,在改善办学条件、生活条件中回应师生所盼,把烦心事变成暖心事。二是教师群体育人育德正师风。将党史学习教育列入思政课骨干教师、哲学社会科学教师、新入职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思政课教学和思政工作的“规定动作”,组织思政课教师、辅导员集体备课,推动讲话精神进课堂。组织教师党员开展“学党史、践承诺、见行动”活动,立足岗位实际,从教学科研管理、学习生活服务等方面做好本职工作,切实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全体教师中开展有计划安排、有形式创新、有督促检查、有效果总结的师德专题教育,重点打造“师德师风宣传教育月”系列活动,引导教师强师德、正师风。三是学生群体比学赶帮促学风。组织学生党员开展“我为同学做好事”实践活动和“党旗在一线高高飘扬”践行宗旨活动,设立先锋岗、责任区、党员示范宿舍,通过党员叫早、党员带你上自习、党员义务辅学、党员挂牌考试、党员榜样宣讲等举措,形成教风、学风、考风相互促进的良好机制。开展百首红色歌曲传唱、百部红色影片展映、百首革命诗歌书信诵读、百篇红色经典书目阅读、百名革命人物推介等“五个一百”工程,引导青年学生坚定信念跟党走,争做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构筑“四个课堂”,涵养学生精神自觉。依托通识教育、舞台教育、网络教育、实践教育四大课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学生在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中受熏陶、受感染。一是建好“通识课堂”。用好省级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构建“专业教育+通识教育+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体验模式,让学生在情境教学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依托“思政课程+课程思政+行业思政”行业特色高校育人模式,出版7部交通文化类教材,打造“一路一桥一课”特色课程,让“四史”学习内容融入教师讲义、进入思政课堂、深入学生头脑。二是打造“舞台课堂”。以“四节三进”为载体,先后打造“世界读书日”经典诵读会、“缤纷四月·诗约长安”青春诗会等优秀校园文化品牌,以情景交融涵养爱国情怀。“世界读书日”经典诵读会获评第五届全国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展示项目,入选全省首批高校团建创建工作案例,学校近五年在国家级、省级艺术赛事中获奖180余项,学生表演的文艺作品登上央视“五月的鲜花”全国大中学生文艺会演。三是构建“网络课堂”。构建上下协同、全员参与的融媒体传播矩阵,形成了“点-线-面”同频共振、线上线下全覆盖的网络文化育人格局。充分发掘校史中的红色资源,推出霍维德、程飞白等老一辈教育家以及王秉纲、顾安全等老教授先进事迹,梳理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党史故事汇”。开设“小澜讲党史”“红色记忆”等线上专栏,推动学校党史学习教育冒热气、聚人气。学校经验做法先后被央视新闻联播、《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交通报》等媒体报道。四是用好“实践课堂”。组织师生赴延安、井冈山等地学习革命精神,五年累计派出社会实践团队900余支,43000余名学生参与并接受红色教育。开展“重走长征路”等实地研学活动。200余支社会实践团队、3000余人次通过沉浸式现场实景教学、史料档案观摩、旧居旧址体验等,进入“专业+党史学习教育”实践育人大课堂。鼓励师生寻访“家乡红色故事”,追忆党的光荣历史,接受思想洗礼。


阅读1609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