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暑假,本是师生高强度学习和工作后的一个歇脚点,但榆林学院师生却把它变成了加油站,跑“政府”、跑“企业”、跑“校友”(简称“跑三” ),立足地方作贡献、深入一线解难题、牵线搭桥拓发展。
该院文学院学生王苗苗是一名陕西省第十七届运动会的志愿者,她说:“志愿服务真的很累,每天早上不到7点就坐上了去场馆的大巴,中午没有可以午睡的场地,晚上8点才可以回来。但是一想到能为省运献出一分自己的力量,能够以东道主的身份迎接来自各地的朋友,尽地主之谊,便觉得所有的累都是值得的,心底自然而然地感到荣幸、自豪。”
8月6日至11日,榆林迎来了盛况空前的陕西省第十七届运动会。该院3000余名师生从4月初就投入到十七运演出、筹备、志愿服务、设计、导演、火炬传递、裁判等工作中,以高标准高质量助力完成十七运各项任务。暑期,师生更是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全身心投入到十七运各项工作中,为十七运圆满举办贡献力量。
该院政法学院学生邢杰说:“没想到,学院党委书记会来看我们。他勉励我们,深入人民、深入实践,要利用三下乡认真搞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归纳问题,形成调研报告,希望我们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
该院“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喜迎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为主题开展,在全院遴选2500余名学生组成151支团队参与社会实践,奋斗在省十七运、党史学习、理论普及宣讲、追寻红色足迹、普法宣讲、教育关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美丽中国实践等各个领域,为榆林乡村振兴涂上青春的一笔。
该院利用暑期,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建立各高校与榆林近距离接触的通道,让全国高校优质人才能认识榆林、了解榆林并爱上榆林。
该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举办了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沿着总书记的足迹·重走转战陕北路”暑期社会实践研修班。吸引了北大等来自全国各地近20所高校500多师生来榆林实践研修,感受榆林红色文化。
8月15日,该院院长许云华参加了陕西省氢能产业创新发展促进会。会上,许云华与国电投陕西分公司签订《镁金属固体储氢关键技术研究》技术开发合作协议。
双方围绕榆林丰富的副产氢和原镁资源开展联合技术攻关,研发新型镁合金固态储氢材料及固态储氢器,项目总投资约900万元。课题组与榆神工业区管委会合作共建制氢、储氢、加氢、用氢全产业链示范项目,目前已建成500kg/天加氢站及氢燃料电池重卡示范;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北京电工研究所等国内高水平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在氨分解制氢、镁合金储氢、环烷烃有机液态储氢等方面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该院陕西省陕北矿区生态修复团队与榆能榆神热电厂就电厂废气物资源化利用达成项目合作协议,在陕西未来能源公司合作建立的气化渣生态资源化利用应用示范基地正式启用,与中科榆林有限公司达成共建多元固废资源化利用中试示范基地协议等。
该院全程参与黄河流域人地系统科学考察,对陕西省沿黄的13个县(区)的134个考察点的人地关系进行了为期15天的考察,重点关注沿黄生态环境、产业转型升级、乡村社会治理、特色文化资源挖掘、农业产业化等多个方面,以及这些板块的建设亮点、模式和现阶段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考察成果将以调研报告、咨询报告,以及蓝皮书和科研论著等形式呈现,上报省委省政府及相关部门。
教育部、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协联合发布了《关于支持建设一批科技小院的通知》,该院被确定为科技小院建设单位,申报的“陕西榆林绿豆科技小院”“陕西佳县绒山羊科技小院”等7个科技小院入选支持建设名单。
暑期,该院全体院领导分片区带队,各学院牵头成立15支招生宣传队伍,分榆林12个地市(县)和延安、咸阳、汉中、铜川等11个地市区进行了为其10天的走访活动。所到之处都会进学校、企业为招生作宣传、为就业拓岗位、为合作搭平台,并走访慰问校友,与校友座谈。
该院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刘建勃说:“假期可以自由支配的大段时间,恰恰成了教职工充电、实践的大好机会。”该院组织了近50名二级学院院长、副院长和骨干教师在西安交通大学进行了为期5天的培训。课程从教育教学审核、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高等教育评估实践、高校干部领导力与执行力提升、高校一流学科建设等方面展开。
该院先后邀请中国西部高等教育评估中心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杨俊诚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彦随为该院教师就审核评估、研究生导师职责、国土空间格局与乡村振兴战略等作主题报告。
大家奔赴全国各地参加各种专业培训和专题会议,提升素养、开拓眼界、沟通交流,为职业能力提升积蓄能量,为坚守教书育人初心、勇担立德树人使命持续拓展、发力。
暑期,该院加快各项工程建设进度,在拓展物理空间的同时,也不断对现有工作、学习、生活环境进行改善。科创新城校区建设全面展开,产教融合农牧中心楼体建设基本完工,新建校企合作能源化工基地室外工程接近尾声,13号楼A区墙体柜安装基本完成,校园基础维修正在有序推进。
该院禾丰园、禾顺园两个餐厅全面改造,改造后的餐厅宽敞明亮、时尚靓丽,文化氛围浓厚,集餐饮、学习、休闲、娱乐于一体。餐桌变课桌,以后可以成为该院立德树人的大课堂,满足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需求。同学们看到装修后餐厅的照片,纷纷点赞,并留言“我们学校的餐厅也成为别人家的餐厅”“餐厅终于修成了我们吃不起的样子”“这样的餐厅只适合好好学习”“我们吃饭的时候是不是要配红酒”……开学在即,该院正努力以温馨的环境迎接学子们的到来。
该院校园里绿草如茵,鸟语花香,到处是学习的身影,留校学习的学生有800多名。文学院杨静涛老师说:“我们班有36名学生,其中34名学生留校备战考研。”学生张青松说:“学校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都很好,我决定留校复习考研。说实话很累,但我知道不能放松,既然选择了,就一定要走下去。”
来源:陕西考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