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工程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创办于1994年,是陕西省唯一一所以轨道交通类专业为主的普通本科高等院校,轨道交通类专业办学历史悠久,特色明显,优势突出,办学经验丰富,毕业生质量高、工作能力强,深受行业、企业欢迎。学校将抢搭国家“十三五”轨道交通建设“高速列车”,构筑轨道交通特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高地,加快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为莘莘学子创造广阔的就业前景,为国家轨道交通建设培养更多优秀的建设人才。
——突显轨道交通特色。该院学科专业设置以工科为主,形成了轨道交通类、电气信息类、经济管理类三大专业群,现开设15个本科专业、22个高职专业,有各类在校学生万余人。学校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文化铸校”的发展思路,按照“彰显特色、系统集成、合众举一、各尽其能”的建设思路,构建了轨道交通学科专业体系大系统,集中全校各种资源支撑轨道交通大系统建设。轨道交通专业开办12年来,学科专业建设一步一个脚印,特色突显。2006年,该院开设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2008年,该院成为中国职教学会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理事单位,院长张晋生教授任该委员会常务理事;2010年,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被陕西省教育厅评为省级高等职业教育重点专业;2010年,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被评为省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2011年,由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城轨综合仿真驾驶实训室建成;2012年,地铁车辆结构与运用实训基地被陕西省评为省级高职示范性实训基地;2013年,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控制、电气自动化技术、通信技术评为省级重点专业;2014年,该院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定名为“西安交通工程学院”,开设轨道交通类本科专业;2015年,该院成功加入中俄交通大学校长联盟——中国轨道交通应用技术人才培养联盟;2016年,该院成为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会员单位。学校投巨资建设的“多功能、一体化”轨道交通综合实践基地建成;2017年,全国轨道交通教育发展论坛在该院成功召开,百余名专家、学者、企业高管出席会议;2018年,该院建立了现代化的轨道交通信号连锁实习中心。同时正在建设以轨道交通研究为重点的“科技大楼”。
该院所开设的轨道交通类专业基本覆盖了目前国家设置的轨道交通类专业,构建了轨道交通学科专业体系,构筑起了轨道交通特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高地。该院将进一步加快推进以轨道交通为主要特色的应用型大学建设,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高素质轨道交通建设人才。
——突出实训,强化技能。实践教学是该院人才培养的特色之一。该院坚持构建轨道交通学科专业实训体系,突出实训教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强化学生实际操作技能,不断加大实验实训设备建设的投入,为学生提供充足、先进的实习实训条件。
该院与中兴通讯联合建立了“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人才实训基地”,该基地是教育部与中兴通讯在全国首批30所高校共建的创新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基地之一,基地开展的“智慧校园、智慧交通”平台把学院轨道交通类专业纳入创新基地校企合作的范围,支撑轨道交通学科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双方在轨道交通通信领域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联合编写教材、共建实践教学平台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使学生的实践能力达到新的高度。
该院新建了2.3万平方米的实践教学中心大楼,建设了轨道交通综合实践基地(室外)、轨道交通(室内)实训中心等。其中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地铁车辆结构与运用实训基地分别被确定为“省级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和“省级高职示范性实训基地”;轨道交通综合实践基地建设了425延米轨道线路,配备电力轨道车、空调软卧客车、货运敞车、轻油罐车以及牵引供电系统、信号系统、渼陂车站、行车调度室、综合检修工区等,基地所有硬件均为轨道交通行业现场实物,可供轨道交通各专业的学生实践和铁路系统职工培训。轨道交通实训中心由城轨行车调度实训室、城轨综合仿真驾驶实训室、旅客运输自动售检票实训室、安检实训室组成。可对学生进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行车调度员、行车值班员、票务员、电客车驾驶员、安全检查员等岗位的技能培训。
该院建立了信号连锁实习中心,室外设有4组有绝缘轨道电路、1组无绝缘轨道电路、2组电动联锁道岔、6架信号机、1套车载信号设备;室内设有双机热备计算机连锁教学系统、模拟故障实训系统、三站三区间“互联网+VR”自动闭塞行车调度指挥等多个教学系统。该系统主要为轨道交通通信信号、电气工程、交通运输等专业的学生实践教学。
在加强校内轨道交通实验、实训场所建设的同时,为确立和实现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该院与合作的企事业单位建立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强化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和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名师云集,师资雄厚。西安交通工程学院聚集了一批轨道交通类专业人才和教学名师。从开办轨道交通类专业以来,该院先后从兰州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高校引进了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等20余人;从铁路部门引进各类高级专业人才10余人。如:曾兴雯教授,陕西省教学名师,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负责人,国家级规划教材主编;支希哲,二级教授,陕西省教学名师,国防科技工业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谢金宝教授,硕士生导师,原铁道部优秀教师,陕西省教学名师;郭洪涛高级工程师,原西安铁路局西安东车辆段总工程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张殿富教授,硕士生导师,军事通信学学科带头人;于小四,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中铁七局总工程师;王家礼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工作与研究方向信息编码技术、电子测量仪器、电子测量方法,近三年获得科研经费300余万元;李萍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二类岗位津贴;宋建业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原铁道部优秀教师;何钦象教授,硕士生导师,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郝迎吉教授,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学科带头人,获得军工、民用成果20余项,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28项;蔡文皓教授,硕士生导师,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电力电子技术)负责人,等等。
除了教学名师,该院还采取招聘与引进并举、校外培训与校内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以十分优厚的条件吸引和聘请了一大批高学历、高职称的优秀教师,建立了一支专兼结合、以专为主,由高水平学术带头人领衔、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为主体、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任教师队伍,其中具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的占教师总数的近60%,基本形成了博士硕士群。
——校企联合,就业广阔。校企联合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学校按照“特色为本、理论为基、实践为要、能力为重”的培养思路,着力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即为企业培养了生产一线用得上的高级技能型专业人才,又为学生开辟了广泛的就业渠道。
该院主动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实践教学内容;在校内为企业开设“订单班”,利用学校实训基地设备为企业培训员工;与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为企业职工提供职业资格认证等。同时,企业选派技术专家担任学校兼职教师、客座教授,学生到企业岗位实习期间,企业委派业务骨干担任岗位实践指导教师,为学生搭建起实践课堂;企业与学校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攻克企业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和共同研制生产过程中需要的新设备或研发新产品。
目前,该院分别与西安铁路局、兰州铁路局、乌鲁木齐铁路局、上海铁路局、中铁电气化局(电气化工程公司、电务工程公司、中铁电气化铁路运营管理公司)、中铁一局、中铁四局、中铁七局、中铁建十九局、西安建工集团、陕西地方铁路集团、西安地铁、杭港地铁、宁波地铁、温州地铁、合肥地铁、中铁物流,西宁特殊钢集团、陕西重汽、交通银行、光大银行等数百家企业密切合作,建立了稳定的人才输送机制,并成为中铁电气化局“四电工程”人才输送基地,宁波地铁“电客车司机”委托订单培养指定单位。校企联姻拓宽了学生就业渠道,对学生广泛就业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近年来,该院轨道交通类专业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