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传染病是由病毒、细菌、支原体等多种病原体引起,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的传染性疾病。
不同的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不完全相同,主要为发热、咽痛、头痛、咳嗽、咳痰、皮疹、乏力等。若出现多种并发症,病情进展快,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又称季节性流感,病原体流感病毒引起,人群普遍易感。起病急,感染者体温常超过39℃。
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严重危害人群身体健康的慢性传染病。咳嗽、咳痰2周以上,应怀疑得了肺结核,及时就诊。规范全程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以治愈。
俗称“痄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以腮腺肿痛为主要特征。儿童和青少年多发。脑膜脑炎、睾丸炎、胰腺炎为常见并发症。
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感染者皮肤黏膜分批出现斑疹、丘疹和疱疹。潜伏期长、传染性强,潜伏期具有传染性,儿童和青少年多发,易在学校和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出现聚集性疫情。
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主要通过空气和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直接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引起感染,如被感染者唾液污染的衣服、玩具或公共用具间接传染。
开展症状监测,落实因病缺勤登记,早期发现可疑病例,及时处置。
保持校园内公共场所环境清洁,做好日常消毒。保持室内公共场所良好通风状态,每天定期通风换气,每次不少于30分钟。
不随地吐痰。遵守咳嗽礼仪,勤洗手是关键。保持出疹皮肤清洁,防止继发感染。
规律作息,调整状态,保证睡眠充足、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良好心态,增强机体免疫力。
关注自我健康状态,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传染病可疑症状,及时就诊,将患病信息和病情进展报告班主任。
若学校或班级出现聚集性疫情,需采取加强监测、消毒等措施,防止疫情校内蔓延。
一旦出现呼吸道传染病有关症状,应戴口罩,尽早就诊治疗。确诊为传染病,遵医嘱,居家或住院隔离休息,不带病上课。若新冠健康自测阳性,应延迟返校。
发生麻疹、水痘等呼吸道传染病聚集性疫情时,需开展应急接种相应疫苗,保护尚未感染的人避免发病。
1.严格落实晨午检和因病缺课登记追踪制度,晨检工作要全员覆盖,每日汇总报告因病缺课人数,对因病不能到校的学生要查明病因。
2.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学校要利用学生课间休息、体育课、放学后等时段加强教室通风,保持教室内空气流通和清新。每天早、中、晚均应开窗通风,每次通风时间不少于30分钟。
3.减少或避免大型集体活动,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学校应尽量减少或避免大型集会等集体活动,以减少传播风险。
4.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学校可通过广播、黑板报、讲座等方式向广大师生宣传流感防病知识,提高师生的自我防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