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在实际工作中,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和寻求突破的焦点问题。在教育领域中,怎样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在教学管理中,并合理地让学生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在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小学,已经上岗了一段时间的“AI教研员”,或许给了大家一个很好的借鉴。
“我们从去年九月份就开始研发这套‘AI教研员’系统,就是希望利用人工智能来解决老师们大规模常态化课堂的监测问题,教育教学质量评估问题,以及教师长期以来需要精准帮扶的问题。”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小学“名校+”共同体总校长罗坤介绍道。
上课开始前,老师们只需要一个点击动作,整个课堂过程的音频内容就将上传至AI教研员系统后台,由系统进行文本翻译,评价打分,并给出具体教学建议,整个过程无需人工参与,教学评价环节的效率获得极大的提升。罗坤校长表示:“AI教研员将从教学目标达成,课堂互动的有效性、教学策略的适配性、教学管理的效能、空间观念的培养,以及学生的兴趣激发六个维度出发,对老师们的每一节课进行评价。”
“我会根据‘AI教研员’给出的建议,针对性改进我的教学内容,从开始的六十几分、七十几分,今天已经达到了八十三分。”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小学教师李陈心认为,经过AI教研员的指导,她的课堂效果确实有了更大的提升。
AI教研员系统是由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小学“名校+”共同体基于DeepseekR1大模型,自主开发的国内首个轻量化、低成本课堂教学质量分析系统,从今年春季开学开始,在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小学和它的“名校+”共同体九所学校上线应用,并且迅速引起教育同行的关注。不到两个月时间加盟使用的学校已达121所,覆盖5省市18个区县,其中西安市莲湖区已在辖区60所中小学集中应用。更多学校的快速落地应用也让陕师大实验小学将最初设想的百校联盟的目标,调整为千校联盟。
罗坤校长在采访中特别强调,AI教研员的上线,让偏远地区的老师有了和教育发达地区老师同样的教育教学评价标准,评价过程和教学提升的方向建议,这将对教育薄弱地区老师教学能力提升,起到直接的促进作用。而AI教研员系统的轻量化的设计,也极大地降低了推广使用的技术门槛和成本需求。在AI教研员系统开发应用过程中,学校多次拒绝了商业化合作的要求,坚持将AI教研员系统以公益普惠的原则,推广应用于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下一步,AI教师、AI家庭教师、AI学伴等助教助学系统也正在陕师大实验小学团队的开发计划之中。
“AI教研员”的应用,让我们看到了在教育行业中,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育教学管理,促进教育均衡和教育公平,已经在西安教育开始了实践探索的步伐。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