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全面提高育人实效。
——聚焦工作规划,强化顶层设计与协同联动。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相关各部门协同联动、学院落实推进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格局,制定学校课程思政实施方案,建立健全课程思政工作体系、教学体系、内容体系和评价体系,成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课程思政建设领导小组及工作小组,统筹推进、协调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结合学校一流专业建设项目,将课程思政内容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教材建设、考核方式改革等纳入学校综合建设类项目立项、省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等,形成学校、学院、教研室共同联动、广大教师全员参与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局面。
——聚焦教材建设,强化政治把关与价值导向。严格把握《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以及一级学科、专业学位类别(领域)博士硕士学位等要求,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坚持学校党委对教材选用进行政治把关和总负责制,进一步规范教材选用,确保选用教材价值导向正确,将课程思政落实在教材编审选用、教案课件编写各方面,科学构建课程思政教材体系。在课程教学中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课程思政中的应用,开展启发式、讨论式、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以“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等社会实践与调查、志愿服务、实习实训活动为载体,将思政教育与实践教育紧密结合,充分发挥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协同育人作用。
——聚焦课程建设,强化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根据学科专业的不同和课程的个性差异,在专业课程、实践类课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中强调找准课程思政契合点,充分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统一,形成内生契合关系,从而充分发挥各类课程“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育人功能,构建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全面覆盖、类型丰富、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共进。做好通识课程规划与建设,以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人文素质、科学精神、宪法法治意识、国家安全意识和认知能力为重点,以加强学生劳育、体育、美育为特色,打造一批精品通识课课程。
——聚焦考核评价,强化过程管理与育人实效。研究制定科学多元的课程思政建设评价标准,把人才培养效果作为课程思政建设评价的首要标准。将立德树人、课程思政融入点及实施效果纳入指标体系,深入推进校院两级领导讲思政课、听思政课制度,以及同行及督导听课制度,加大对课程思政教育与教学效果的督查及问题反馈,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全过程有效管理,逐步完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加强对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和实施成效的常态化、动态化考评,把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情况和教学效果作为教师考核评价、岗位聘任、评优奖励、重要业绩考核指标等的重要内容,把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纳入学院年度业绩考核指标体系。
——聚焦队伍建设,强化思想认识与育人能力。以增强教师课程思政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抓手,加强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自觉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注重青年教师培养和师资梯队建设,全面加强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依托教研室、教学团队、课程组等基层教学组织,以入职培训、专题研讨、集体备课等途径开展课程思政集体教研,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研究水平。将课程思政内容列入支部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党课学习等的重要主题,充分发挥党支部对课程的思想价值引领、把关作用。搭建课程思政建设交流平台,开展分层次、分学科专业领域的典型经验交流、现场教学观摩、教师教学培训、工作坊等活动,全面提升教师课程思政育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