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传承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推进爱国主义教育

考生帮
2021-07-18
来源:长安大学
      长安大学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健全“三全育人”工作体制机制,通过颂扬先进形象、打造有效载体、营造浓厚氛围、激发爱国情感、利用重要仪式、激励使命担当等途径,教育引导广大师生传承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全面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走深走实。


长安大学师生唱响《强国一代有我在》让青春为祖国绽放
      ——在明理上下功夫,准确把握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丰富内涵。开展“立心铸魂”系列活动,加强理论研究阐释,迅速掀起学习热潮。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社科普及基地、思创中心平台等智库优势,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精神进行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的研究阐释。围绕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主题,成功申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红色革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等重大理论问题、重大实践经验总结的课题研究和精品项目,出版《中国故事:延安儿女》等反映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优秀作品。构建经常性爱国主义教育机制。把爱国主义内容融入校院两级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党员培训中,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强化教师爱国主义教育,将9月作为“师德师风宣传教育月”,开展“明师道、正师风、铸师魂”专题教育活动,把“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理念融入师德师风教育各领域、全过程,引导广大教师把爱国追求与事业发展紧密融合,弘扬高尚师德,潜心立德树人。以党日团日、主题班会等途径,开展爱国主义专题理论学习和青年爱国大讨论,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开展“笃志润德”系列活动,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进课堂、进教材。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构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行业思政”的行业特色高校思政教学模式,打造“一路一桥一课”特色课程,开设《交通强国》《地学人与国土文化》《绿色建筑与人居环境》等行业思政课程,教育引导学生培育爱国情、激发强国志、深化报国行,其中《交通强国》课程获批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掀起以党史学习教育为重点的“四史”学习教育热潮,构建爱国主义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相统一的育人机制。开设“四史”教育公共选修课,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作为思政课程的重要内容。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五个一百”工程,通过阅读百部红色经典图书、学习百名英模人物事迹、观看百部红色影片、传唱百首红色歌曲、诵读百篇红色诗文,开展各类主题突出、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活动,筑牢青年学生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根基。


长安大学开展“青春告白祖国”系列活动
      ——在共情上下功夫,涵育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真挚情感。开展“青春告白”系列活动,全方位、立体式激发爱国主义情感。积极组织参加“共抗疫情,爱国力行”“青春告白祖国”“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活动,“世界读书日”经典诵读会入选第五届全国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展示项目。以重大时间节点为契机,开展“清明祭英烈”“五四”系列活动、七一“青年向党”“升国旗”等活动,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等思政元素,突出“典礼育人”功能,讲好时代故事,引导师生向善向上。成立由26名本科生组成的“长安星火宣传团”,围绕初心使命、四史教育、时代征程、精神谱系、青春榜样、长大力量六个主题面向学生开展宣讲,宣讲团1名学生获陕西高校首届“青春微言”党史学习教育宣讲比赛一等奖。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构建起专业教育、通识教育、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体验模式,学校富平碑刻技艺传承基地项目获批陕西省教育厅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充分利用各类阵地平台营造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浓厚氛围。搭建起以讯澜工作社、长安通讯社为平台的“双核领航、项目导向、媒体矩阵”的网络育人格局,推出以视频《青春为祖国歌唱》《强国一代有我在》等为代表的优秀网络文化作品,组织开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青春告白祖国”等主题活动近3000场次,千名师生校友抒发爱国情怀合唱《我的祖国》登上央视。开展“共情共鸣”系列活动,多层次、全维度厚植爱国情怀。深入挖掘和宣传国家功勋模范人物和身边先进典型的突出事迹,讲好师生员工在干事创业中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故事,讲好学校扎根西部、服务国家的改革发展故事,师生校友事迹先后登上央视新闻联播、人民日报官方微信微博、《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等主流媒体平台。疫情期间,学校组织全体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活动,全体校领导为师生讲授云端专题党课和思政大课,一大批辅导员、思政课教师等思政工作者立足网络平台,开展了抗击疫情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用爱国主义和共克时艰的奋斗精神汇聚起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磅礴力量。深入开展祖国统一教育,加强宪法和基本法教育,引导广大师生为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而共同奋斗。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各族学生牢固树立“五个认同”“三个离不开”思想。


长安大学选树“榜样的力量”激励青年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在弘文上下功夫,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氛围营造和文化浸润。开展“固本培元”系列活动,挖掘和运用校园文化爱国主义教育功能。以建校70周年为契机,紧扣“红色育人”“文化传承”“教学科研”三条主线,充分发掘学校红色传统以及校史中的红色资源,把校史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鲜活素材,梳理形成具有长大特色的“党史故事汇”。先后推出《七秩弦歌——长安大学画册》《彩虹之梦——长安大学人物通讯作品集》《大道同行·七秩弦歌——长安大学宣传片》《图说长安大学70年》《长安大学纪事》等形式多样、内涵深厚的校园文化成果,系统梳理凝练学校与党和国家同向同行、与高等教育事业同频共振、与行业进步同盛共荣的奋斗历程和宝贵经验,引导党员干部、广大师生自觉传承弘扬长大精神,自觉为国家建设和学校发展贡献力量。积极组织参加“高校原创文化精品推广行动计划”“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制作推介体现爱国主义内涵、适合网络传播的音频、短视频、网络文章、微电影等,唱响互联网爱国主义教育主旋律。开展“同频共振”系列活动,构建爱国主义文化育人共同体。持续办好文化节、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为主的“四节”精品课外文化艺术活动以及高雅艺术进校园、名家讲座进校园、优秀电影进校园“三进”活动。依托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校史馆、交通馆、地质馆等,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校史校情教育,为师生感悟校史底蕴、牢记先辈初心、坚定爱党报国信念打造具有互动感、沉浸感、切身感的学习教育阵地。开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持续做好师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推广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典型案例,选树宣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典型,涌现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陕西好青年”等一批学生榜样。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形式,组织学生走进港珠澳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秦岭终南山隧道等一批该校教师、校友参与设计、施工、建设的重大工程,激发学生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决心和信心。


长安大学邀请杰出校友、总工程师与青年学子对话超级工程中的长大力量

      ——在力行上下功夫,推动爱国精神转化为强国报国的自觉行动。开展“激情追梦”系列活动,促进爱国行为养成。校属各教学、科研单位不断加强校企战略合作、产教融合,通过设立实习实训基地、校外辅导员工作室等方式,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建设完善爱国主义实践育人基地,完善实践育人指导教师激励机制。先后邀请港珠澳大桥、杭州湾大桥、青岛海湾大桥总工程师及地质学科8位在科研创新等领域具有突出贡献的青年校友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增强学生的专业归属感和行业认同感,培养学生矢志报国、勇于担当的奉献精神。深入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强化劳动精神、劳动观念教育。围绕“一带一路”“脱贫攻坚”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深入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学校研究生支教团扎根一线助力教育扶贫,带领支教学生开展守护绿色秦岭活动,帮助山区儿童实现“微心愿”。开展“奋斗圆梦”系列活动,激励学生自觉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开展知识分子“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在教师群体中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增强兴业报国使命感,坚持“四个面向”,聚焦重大需求,在广州虎门大桥抑振通车、港珠澳大桥全寿命周期运维、黄土滑坡临灾预警、公路基础设施绿色建养与灾害风险防控等“急难险重”一线创新攻关、担当作为,为国家建设发展贡献“长大智慧”。推动人才培养供给侧与需求侧精准对接,突出就业价值引领,向重点行业、重点地区、重点单位、重大工程、重大项目精准培养优秀毕业生,学生基层就业氛围浓厚,一大批毕业生选择扎根西部,成为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新生力量。


长安大学创业团队参加陕西省“互联网+”大赛“红色筑梦”活动并签约精准扶贫

      ——在夯基上下功夫,筑牢全校上下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制度保障。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主体责任。校院两级党委强化主体责任,把爱国主义教育摆上重要日程,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联系起来,与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构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结合起来,不断细化具体方案和重点举措,推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落细落小落实。提高队伍能力,突出全员教育。建设一支由思政课教师、宣传骨干、辅导员骨干等组成的爱国主义教育队伍,加强素质能力培训,围绕破解爱国主义教育重点难点问题的路径和方法开展调查研究,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注重建立长效机制,把教育活动融入日常、抓在经常、落在平常,使爱国主义精神成为广大师生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加强宣传推广,打造精品项目。结合工作实际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到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全过程,深入挖掘报道爱国主义先进典型和优秀事迹,广泛宣传推广学校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成果,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品牌活动、品牌课程、品牌项目等,扩大宣传影响覆盖面。


阅读4044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