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长期致力于延安时期相关研究,在延安时期革命史、中共党史、法制史、社会史、文学史、艺术史研究之外,积极开拓,搭建延安时期新闻传播文化史研究平台,聚合力量,“学”“术”互动,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
——良好的发展建设愿景。西北大学强调愿景牵引及其管理价值,立足中国社会建设现实,凸显人类出发、延安归来的学术研究宗旨,希望经过持续、艰苦的努力,将该研究方向建设成拥有充分的全球化发展视野,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当代社会文化建设需要,追求卓越精神,“学”“术”互动,充满实践智慧,有独立取向的延安时期新闻传播文化教育、研究高端剧场;以及拥有气质独立,发展建设思路个性,工作文化健康,传播形象稳定,人才培养模式立体新颖,学科活性度高,汇聚优秀创新团队,有效引领智慧力量融通聚合,国际合作交流持续、特色,社会价值明显的创新性的延安时期新闻传播文化学术高地。
——高效的创新研究平台。西北大学重视延安时期相关历史研究,在延安精神研究中心的基础上,设立无行政级别实体机构“延安精神与党的建设研究院”,下设“延安时期新闻传播文化研究中心”。为了更好地开展该方向的各项研究工作,西北大学遴选延安时期新闻传播文化史研究为优先发展建设学科方向,设立专门的“延安时期新闻传播文化研究专题资料馆”,持续召开延安时期新闻传播文化高峰论坛,设立专门的“重大课题研究工作室”,配备相应的办公设施条件,确保整体工作运转正常、持续。
——关注历史与现实的研究取向。西北大学重视延安时期新闻传播文化历史风貌勾勒、还原工作,持续聚焦延安时期国际语境、战时背景、社会想象、制度建设、组织体例、教育事业、人才养成、技术创新、地理空间等问题,结实勘测绘制延安时期新闻传播文化的历史风貌、格局气象,以及逻辑性带来的话语、制度、法律、科学陈述、哲学、修辞、道德意蕴等地图,借用“之间开启分化与融合”的观点与方法,有效关注延安时期新闻传播文化的“前”与“后”,历史与现实的深度对话与碰撞。
——系列性的研究课题。西北大学延安时期新闻传播文化研究工作得到了系列性课题的支持:2017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多卷本《延安时期新闻传播文化史》”,该项目系西北地区截至目前唯一一项新闻传播学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该研究方向的其他主要项目还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延安时期《解放日报》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延安时期摄影文化研究”、陕西省社会科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子课题“话说延安理论篇”、陕西省高校智库建设项目“延安时期新闻传播文化的整理、阐释与现代书写”、陕西省教育厅专项项目“延安时期新闻传播文化专题研究”、西北大学优秀科研团队“延安时期新闻传播文化史研究”建设项目等。
——科研与人才培养一体化。西北大学坚持扎根泥土,将延安时期新闻传播文化研究与人才培养相结合,走出了一条鲜明的当代新闻传播人才养成新路径。相关单位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中,设立了延安时期新闻传播文化研究方向。在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新增“延安时期文艺与文化传播研究”“延安时期新闻传播媒介研究”“延安时期新闻传播理论与制度研究”“延安时期摄影文化研究”等课程计划,有效吸纳硕博研究生参与课程学习、课题研究。截至目前,共有4位同学攻读该方向博士学位,先后约有20位硕士研究生撰写延安时期新闻传播文化研究学位论文,写作议题涉及延安《解放日报》的广告文化、延安时期重庆《新华日报》与延安《解放日报》比较、 延安时期的“斯达汉诺夫运动”、延安时期《解放日报》副刊中的新女性形象、延安时期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埃德加•斯诺延安摄影作品图像修辞、吴印贤延安时期摄影、作为传播装置的延安日本工农学校、延安时期“宝塔山”政治符号的生产、《黄河大合唱》的生产与传播、延安时期西方记者对毛泽东形象的建构与传播、徐肖冰延安时期摄影艺术风格、郑景康延安时期摄影理论与实践、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的演绎与建构、歌剧《白毛女》的政治符号、延安时期《解放日报》儿童形象塑造等内容。
——产出丰富的科研成果。西北大学延安时期新闻传播文化学术交流活动丰富多样,借助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积极开展跨校、跨院系、跨领域、跨专业合作,广泛吸纳包括延安新闻纪念馆、国内一流高校在内的全球一流延安时期相关研究人才参与学术生产,共襄盛举;借助延安时期新闻传播文化高峰论坛,积极开展校地、校媒、校府之间的学术合作,热诚邀约中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延安市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单位、西安体育学院中国红色体育博物馆等单位联合办会,共同搭建围绕延安新闻学的公共平台。截至目前,西北大学该方向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果,除了20余篇硕士学位论文外,该研究方向借途专业媒介发表了一系列的学术成果,完成了《“完全的党报”的大生产——延安〈解放日报〉的“正典化”建设与审视》《话说延安精神》《作为事件与风景的<解放日报•临时刊>》《延安中央研究院的<中国新闻研究室工作计划草案>》《延安时期根据地摄影教育的实践信念及其智慧——以摄影训练班为例》《<良友>如何成为“圣地”形象建构的媒介——围绕<良友>延安摄影报道的分析》《延安时期新闻传播文化的创新与启示》《“十三年”时期延安新闻摄影文化的历史意义》《作为方法的<边区群众报>》等学术专著、论文。其中,《作为事件与风景的<解放日报•临时刊>》一文获得陕西省第十四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中国特有之新闻学”之历史言说》一文获得陕西省第十三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成果三等奖,《话说延安精神》一书,获得陕西省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