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安职业技术学院推进学前师范教育“3+3+3”文化育人工程,以“培根铸魂以德润才”育人理念,开展“党建活动引领、晨读活动护航、艺术活动拓展”三项计划,构建“课程思政、实践实训课堂、线上红色课堂”三个育人阵地,打造“园所红色实践、志愿红色服务、对口红色帮扶”三个实践平台,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三全育人红色文化育人生态,萃取红色文化精神,培根铸魂、以德润才,培育新时代优秀幼儿教师,打造高职特色文化育人品牌。
开展三项育人计划红色精神入脑入心
——党建引领计划。学院以党建为引领,积极开展“红色故事代代传、人人讲”活动,进一步丰富“支部生活日”,使“学党史、忆先烈、明初心、做红色传人”融入课程,上好新生思想教育“第一课”。教师党员聆听“红色音乐党课”“弘扬英雄精神”主题系列报告,开展“亮明身份展作为,争做文明学前人”主题党日活动等,带领学生参观“八路军办事处”“西迁博物馆”“照金纪念馆”,引导全体师生感悟初心,汲取信仰力量,争当时代新人。
——晨读护航计划。学院在全体学生中开展“读党史、念党恩”诵读活动,精选党史重要章节和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学子的重要讲话,自编《晨读读本》。学院领导、老师深入学生群体,以领读、集体诵读、分享交流等形式与学生共读党史,参与学生多达2500人,每日清晨齐声诵读党史文章、经典诗歌、革命散文、红色家书等已经成为学院一道亮丽风景线。晨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除了朗读,还开展10余次“晨读知识竞答活动”“晨读感想我来说”等喜闻乐见的活动,营造了“学党史、知党恩、跟党走”的良好氛围。
——艺术展演计划。以学生们爱听、爱看的艺术形式讲述一段段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从被誉为“辉煌感人的峥嵘史诗”的红色巡礼情景剧《风雨中的倔强》,到承载革命不屈精神的校园版歌剧《战潼关》,再到慷慨激昂余音绕梁的红色音乐会,“画卷中的党史故事”主题画展、“延安精神”剪纸展,打造了学前师范学院毕业艺术汇演“花开有声”文化品牌,三年来近5000人次参与各类红色艺术教育系列活动,被新浪、搜狐、华商网、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让师生演绎党史光辉历程和人民美好生活。
构建三个育人课堂 红色精神铸魂赋能
——打造课程思政课堂。学院将课程思政落实落细,贯穿于教学目标、内容、方式、考核等人才培养各个环节。按照党史发展时间轴,重构课程内容,每门课程中融入“党史故事”“共和国英雄”“红色舞蹈”“红色歌曲”等思政元素,传递精神力量。动态评价追踪学生学习轨迹,夯实学生核心素养。
——打造实践实训课堂。学院注重课程思政与实践课堂的有机融合。围绕“红色文化主题”“红色手工”“传承非遗印记”等,利用“专业社团、名师工作室、技能竞赛、主题活动、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载体开展40余项实践课堂活动;改革考核评价,注重过程实效,细化实践课堂的学分认定标准,建立学分认定管理体系,破解唯闭卷考试作为考核评价标准,学院形成第一、第二课堂全覆盖的大思政格局。
——打造线上红色课堂。学院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媒体平台,将红色文化资源和师生原创的红色主题作品持续推送,形成人人、处处、时时学党史、铸师魂的良好氛围:编写《学前教育思政教学案例研究》,制作与红色精神相关的如《小兵张嘎》《红船故事》《延安保育院》等微课、慕课,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资源;聘请老战士、老专家做线上讲述人,形成线上课堂教学的“活”教材;通过对音视频资料、文字资料的恰当剪裁,构建丰富的线上资料库,发挥线上“人、物、事、魂”资源对线下课堂教学的“点睛”作用。
搭建三个实践平台 红色精神润德修技
——搭建园所红色实践基地。与西安市第一保育院共建红色幼教传承基地,用红色保育历史,滋润学前教师初心,练好保育保教技能。赴社区开展“送教下园”活动,前往高新区草堂第四十幼儿园、高新秦风幼儿园、高新草堂新星幼儿园等14所幼教机构开展“红船手工智造”“非遗文化入园”“体能训练”等活动,用红色精神营造初心,培养了幼儿的小小红心和小小匠心。
——搭建红色志愿服务基地。学院结合专业特点开展有声有色志愿活动,赴鱼化寨水利社区等9个社区开展“科学地奖励孩子”“培养出来的注意力”“关爱孤寡老人”等红色志愿服务活动,共发出宣传手册200余份,服务咨询的社区居民超过1000人次,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家庭教育,为孤寡老人送去了温暖,不断提升学院的美誉度。
——搭建对口红色帮扶基地。发挥专业优势,为对口帮扶贫困县——陇县,扶志扶智,开展精准帮扶。三年来,120余名师生,放弃假期休息,20余次走进陇县,为近30所地区幼儿园开展学前教育教学能力培训、技能大赛指导以及幼儿园环境创设、玩教具制作等教育培训,以送教下乡、文化展演、对口支援、学生交流等形式,走出了一条高职院校服务地方教育的发展之路,每年帮扶达500人次以上,受到陇县教育行政部门高度肯定,为学院获得省“双百工程”先进单位奠定坚实基础。
培根铸魂 以德润才
——立德树人铸造师魂,学生职业品格养成。活动开展以来,学风、班风、考风明显改善,学生撰写实践报告上千余份,彰显出了重行践诺的时代幼师新风采。学院也涌现出“行知读书社”“非遗木版年画工作室”“萌芽儿童剧组”等一批精品社团,由学生自发成立的“关注留守儿童志愿服务社”“爱心福利院”等已成为学生喜爱的活动平台。
——校园文化生机盎然,文化育人品牌铸成。红色经典晨读、故事代代传、初心合唱团、西职青年对党说等品牌文化活动有声有色,学前教育学生参与率达到100%。一年来,学生获得省级各类技能竞赛奖项35项,尽显“学高为师、技高为荣”的职业品格;《红船,从这里启航》等作品在陕西省中华经典诵读比赛中获二等奖,学院被评为最佳组织单位;“南湖红船”手工创作活动在十余所幼儿园开展;4000余名学生们作为志愿者参加“十四运”。
——校企文化深度融合,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在红色经典文化研究与实践活动中,校企合作开发了《幼儿手工创作》《幼儿舞蹈创编》《幼儿歌曲弹唱》《儿童戏剧》等课程思政项目,合作制订育人标准、实训教材、指导手册等。通过文化育人工程,进一步铸就“培根铸魂 以德润才”品牌效应,学生教师资格证获取率87%,双证书获取率为100%,就业率97%。用人单位给予毕业生评价是积极的工作态度、良好的学习风貌和专业的技能水平、较高的职业素养,“素质好、能吃苦、技能强”成为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