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市柞水县推行“加减乘除”工作机制 做好学生资助管理工作

考生帮
2022-09-21
来源:商洛市教育局

      近年来,商洛市柞水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持把教育帮扶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发力点,创新推行“加、减、乘、除”工作机制,做好学生资助管理工作,助力寒门学生追梦成长。


商洛市.png


      ——服务“做加法”,尽心实现“亲情化”。该县始终把学生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建立起与学生、家长之间的亲情化关系。一是把寒门孩子当“家人”。该县建立问题摸排下沉、宣传教育下沉、督战检查下沉“三个下沉”机制,将4200多名联户干部下派到全县9个镇(办)、82个村(社区)开展结对“联户联情”,带着感情走访20334名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和少年家庭,依法依规解决4994名困难家庭学生就学问题。二是把家长诉求当“家书”。该县资助中心积极引导家长表达就近入学、资助入学、贷款入学等诉求,压实县级领导及镇(办)、村(社区)、校、班主任责任,逐层宣传,逐级了解实情,一把手亲自研究问题解决意见,做到来电件件必批、事事必果,累计排查梳理解决上学难问题483个。三是把群众困难当“家事”。该县始终将老百姓孩子就学作为头等大事,实施“万名教师大家访”活动,解决实际问题600余件,40名残疾适龄儿童少年持续开展送教上门服务,21个易地扶贫搬迁点1645名学生优先实现了就近入学。


      ——审批“做减法”,全力确保“零跑路”。该县坚持能线上办理的绝不线下办,力求让网络、干部多跑路,让家长、学生少跑路。一是简政放权。该县积极整合县扶贫、民政、残联、村社、教育、学校等教育帮扶职责,在学生资助提交申请、困难认定过程中,困难学生家庭信息由扶贫、民政、残联等部门从系统后台共享,交县级资助中心统一进行数据信息线上比对,将比对结果直接分解到各镇(办)、各校。二是减少证明。该县积极整合国家政策性资助、企业、社会、爱心等临时性资助材料,全面推行证明事项承诺制,明确实施各类资助所需的事项清单、注意事项、公示标准等内容,推行一次证明,全学段管用,最大限度地“减证便生”,减少循环证明、重复证明。三是减少程序。该县率先在全省推行贷款“线上”远程办理,暑期续贷手机3分钟操作,后台复核3分钟完成。线下首贷学生实施现场申请、打印、受理、复核,3分钟高效完成申贷流程。同时,对交通不便、手机没有信号的家庭学生,该县资助中心专人上门服务,2022年暑期为46名学生办理了上门续贷手续。


      ——资金“做乘法”,多管齐下“聚活水”。该县树牢“再穷不能穷教育”的思想,多个管子注水、一个池子聚水,千方百计解决资助资金不足的难题。一是向上尽力争。针对柞水教育资源相对薄弱的实际,该县充分发挥在柞水工作过领导干部的人脉资源,书记县长、局长镇长、校长园长各显神通,跑部进京、赴市到省,积极争取对柞水教育事业的重视和支持,力求更多教育项目、扶持资金、师资力量等向柞水倾斜。二是向外全力筹。该县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帮扶作用,积极争取“金徽酒正能量”公益助学资金、西安交通大学对口帮扶资金、苏陕协作帮扶资金等支持柞水,协调引导陕投集团、长庆油田、尧柏水泥集团、陕西盘龙药业集团、山东中泰证券慈善总会等资助困难学生,累计筹集企业和社会组织捐助资金1800多万元。三是向内用力聚。该县统筹县总工会、关工委、团县委、工商联、民政局、扶贫局等部门帮扶力量,成立柞水县各界爱心济困协会,联络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和慈善机构,精心打造“金秋助学圆梦”资助项目,累计发放资助480余万元1600人次。


      ——助学“做除法”,求得最大“公约数”。本着“一个都不能少”的原则,该县把助学作为拉平起跑线的最大“公约数”,努力让教育公平惠及更多孩子。一是精准资助。该县坚持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最需要的刀刃上,建立起以班级为单位的学校摸排机制、以村组为单位的家庭摸排机制、以帮扶干部为单位的复核摸排机制、以省教育精准资助系统为单位的网络比对摸排机制,实施“三联单”制度,“七模块档案管理”,保证资助精准率达到100%,做到一个不漏。二是应助尽助。该县坚持普惠、特惠相结合,以重点监测户、已脱贫建档立卡户家庭学生为资助主体,兼顾单亲家庭、留守儿童、残疾人家庭、遭受突发变故家庭、城市低保家庭子女及孤儿等困难群体,努力让每个有不同程度困难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帮助。三是全段资助。该县实施归口管理,健全完善学前、义教、高中、高职、高等全学段教育资助体系,严格落实国家助学政策,落实全学段资助12.92万人次8971.51万元,办理助学贷款5690人4248.54万元,从学前至大学新生,资助覆盖率达100%。


来源:陕西考生网

阅读5563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