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总决赛现场传来喜讯,由传媒学院赵佩茹老师指导,学生团队完成的《镜乡绽放——专业镜语呈现大美农村新视界》项目,在竞争激烈的“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中脱颖而出,荣获省级金奖。这一荣誉不仅是对项目团队五年深耕的充分肯定,更是我院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国家战略、服务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响应国家号召,青春足迹丈量乡野
《镜乡绽放》项目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自启动以来,团队师生历时五年,深入乡村一线,用脚步丈量土地,用镜头记录时代。他们致力于以专业的影像技术传播乡村人文风貌,讲述乡村振兴路上的动人故事,传承砥砺奋进的正能量精神。
——创新“1+3+N”模式,影像赋能乡村振兴
项目成功构建了一套独具特色的“1+3+N”可持续发展模式,为高校学子参与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宝贵经验:
1.一个核心基地:组建跨学科学生团队,建立“乡村影像工作站”,为乡村提供可持续、在地化的影像服务与人才支撑。
2.三项业务支柱:
(1)乡村专题摄影:通过极具视觉冲击力和情感共鸣的摄影集,累计传播量超过50万次,唤醒人们对乡土的热爱与眷恋。
(2)纪实纪录片与宣传片:拍摄制作超过50部人文类纪实作品,深度挖掘乡村人民建设家园的感人故事,以真实影像留存时代记忆。
(3)一体化传播矩阵:科学构建“村内+村外”联动传播体系,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乡村新风貌。
3.N重综合效益:项目成果获得了央视、共青团中央、人民网及多家省级媒体的广泛报道,产生了显著的社会与经济效益。不仅直接促进了当地就业,更间接吸引了有志青年返乡创业,有效拉动了拍摄村域的文旅与经济收益。
——成果反哺教学,筑梦精神薪火相传
难能可贵的是,项目团队将田野实践的丰硕成果带回校园,实现了“从实践中来,到教学中去”的良性循环。项目成果已被融入专业课程改革,并以此为基础成立了“大学生乡村影像社团”,极大地激发了在校学生关注乡村、服务乡村的热情。通过弘扬青春正能量,传播大美中国农村新风貌,成功为青年学子树立了投身乡村建设的使命感与驱动力。
项目指导老师赵佩茹表示:“我们始终坚信,影像是有温度的纽带。未来,团队将继续推动‘资源—技术—人才’向乡村流动,让‘镜乡绽放’模式成为乡村振兴之路上一个充满活力的青春注脚。”
《镜乡绽放》项目的成功,是我院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服务地方发展理念的生动体现与重要里程碑。它充分验证了“以赛促教、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前瞻性与有效性,将鲜活的思政课堂与专业实践延伸到广袤乡村。项目所产生的广泛社会影响力与显著育人成果,不仅为学院赢得了极高的社会声誉,更成功打造了一张彰显我院办学特色与责任担当的亮眼名片,为我院相关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能。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