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县是三国文化名城和陕西省重要的工业基地,总面积2386平方公里,辖17个镇1个街道办。全县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79所,在校学生25277人,专任教师2384人。自2019年底启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工作以来,该县创新体制机制,强化经费投入,优化供给要素,奋力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各校校园面貌焕然一新,设施设备不断优化,文化气息更加浓厚,内涵发展显著提升,全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呈现新气象。
——以创新机制为前提,做优顶层设计。一是构建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的领导机制。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县长任组长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和创建工作专班,设立七个工作组,统筹推进全县创建工作。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多次研究创建工作。召开推进会5次、调度会8次、问题交办会3次。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深入学校听取创建汇报,现场解决创建工作中存在的短板问题。二是构建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联动协调机制。强化教育部门综合协调能力,建立教育与发改、财政、国土资源、住建、编办等部门联动协调机制,统筹经费投入、人员编制、教育用地划拨、校舍建设、设施设备采购等重大问题,确保创建工作系统化设计、创建任务项目化推进、经费投入制度性安排。建立创建工作行政、教育“双线”包抓包联创建工作机制,“行政线”实行县级领导包抓、部门包联创建工作制度,“教育线”实行教体局领导包片、机关干部包抓学校制度,镇(街)、包联部门筹措资金446万元、图书15000册,助力学校解决创建突出问题,提升达标水平。三是构建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的政策体系。严格落实教育经费投入政策,欠拨教育经费3321万元已全部补拨到位。2021年、2022年教育经费投入6.06亿元、6.07亿元,分别增长0.01%、0.18%;2019-2021年累计落实教师奖励性绩效1.23亿元,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如期拨付。相继出台《关于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奖补资金的通知》《勉县中小学开展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切实加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宣传工作的通知》《校园文化建设指导意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档案建设指导意见》等文件,夯实政策基础,推进创建工作全面深入开展。四是构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考核体系。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和作风建设考核体系,促进专项工作考核、年度目标任务考核与领导干部考核有机融合。先后21名校长在大会表态发言,3名校长被党组织约谈。
——以加大投入为核心,建强硬件设施。一是实施校舍标准化建设工程。投入2.52亿元,实施校舍改扩建项目138个,完成市级“上好学”重点项目19个,新增校舍面积57.8万㎡,升级改造体育运动场馆面积2.5万㎡,新增学位2840个。2022年10月,总投入4700万元的五大重点新建校舍项目全面启动;2023年4月,将县文化馆办公楼整体移交县第三中学使用,“两个生均面积”即将完全达标。二是实施设施维修改造工程。县财政安排2460万元,改造部室146间,对全县74所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室内外进行粉刷和屋顶防水维修。三是实施教学装备提升工程。县财政拿出4350万元,采购988面智慧黑板、2897台电脑和4642盏教室护眼灯,义务段学校信息技术设备和照明条件实现升级换代。投入960万元,添置教学仪器、设备50538件,图书38560册,义务段学校教育装备标准化程度大幅提升。
——以队伍建设为支撑,筑牢发展之基。一是完善教师补充机制。近三年来,新招录义务教育段教师328人,其中体育、艺术教师65人;委托陕西理工大学培训体育、艺术兼职教师210人,实现体艺教师完全达标;实行“双向互动、城乡联动、整体推动”教师交流机制,交流轮岗教师603人,有效促进县域内师资均衡配置。二是持续推进师能提升。近三年培训教师7144人次,全县义务教育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和继续教育完成率全部达标;建成省学科带头人工作坊3个、名师工作室2个;通过示范引领、辐射带动、“青蓝工程”等,新增三级三类骨干教师431人;积极加入全国新教育实验区,选派183名优秀教师、校长赴海门培训学习,教师业务能力持续提升。三是不断强化师德建设。开展“修师德、强师能、铸师魂”主题教育活动,完善师德考核机制,全系统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良好教育生态。